2010-12-14 16:31
这是一处神奇的家园。令探访者不辞万里,走悬崖过峭壁,临万丈深渊,历尽辛苦,去一睹它的风采。这就是滇西宝山石头城。
从丽江出发的中巴车,在沙石土路和窄而又险的山间小路上行驰。被颠簸得像要散了架的车和人,晕头转向地穿越在浩瀚林海和云端。崎岖石路上,胆怯者紧闭双目,恐惧那路边的深渊峡谷。
原始态的万亩林海,回荡着阵阵松涛。满眼绿波,为我们化解了诸多的惊险劳苦。洒落阳光的林间,松鼠跳跃、山鸡展翅,黑白相间的山羊在漫步,丛丛杜鹃装点在沿途林间,偶尔显露出雪染的山顶,更使来者激动不已。
当一峰又一峰闪过,我终于惊喜地见着了那大片大片阶梯状的梯田,点点房舍依偎在山峦与绿野中,那么静谧,那么和谐,那么得天独厚。车至尽头,突然,天空洒落的阳光,灿烂地罩在峡谷中那座神奇的山岩上。整个背景像人为地涂暗了下来,秘境石头城清晰地展示在那里。
整个石头城,屹立于三面环山的峡谷中,北临滔滔金沙江,西靠险峻的太子关。山城与外部世界由一条陡峭的石阶路相连。想要走进它,须得心平气静,用汗水洗去浮躁,才可步入这远古的境界。惊愕中,我注视着它:雄伟、古朴、沧桑而极富生命力。
石头城,有着800多年的历史。在长约600米、宽约200米的岩石上,依山作墙,凿石为床,为缸、为灶、为生活用品的一切,曾是百余户人家真实的写照。相传这里是纳西族木氏家族的发祥地。古城的东西两侧为峭壁陡崖,无路可上。整个城内由石墙所围,只有进出的南门和下山耕作走的北门。封闭的城堡中,至今仍生活着108户人家,城外山坡上有116户,共900余人全部为纳西族。他们安详自足地生活着,和天地对话,与山水共眠。令我惊奇的是,这里山有多高,水则有多高。山泉从石城对面的观音山牦牛岭飞泻而下,一路欢歌,滋养着石城内外的生灵。据说,历史上曾有土匪入侵屡攻山城不克,无奈之下,围城数月,以为粮绝水断之时,便是占山为王之日。谁知数月过后,城内炊烟不断,生命依在,土匪自退。原来,高于石城的山泉,通过建城时暗凿的水渠源源不绝,维系着古城的存在。
我们落住在木家客栈,是山城唯一的一家旅店。只要有客远方来,手机一响,木家兄弟便不辞辛苦从谷底到山路迎接。老三木尚文更能用浅显的外语使得外国游客如归心中的驿站。作为摄影工作者,总想拍到更多的照片。于是小木领路,和我沿石城上下,穿街过巷,绕山溪、跨田埂,走麦田,进菜田。当我走入木义昌家,触摸那保存完好的石屋、石床、石灶、石缸及石磨等旧时用品,我默默无语。岁月展示了石头城的过去,曾经的一切,使人打开了历史想象的空间。我来到石头城古风依存的城顶,那饱经风霜的残破石墙上,长满了粗壮的仙人掌,犹如士兵忠诚地呵护着家园。环视峡谷、山峦,江水、梯田和辈辈生息的村民,从古堡辉煌的建筑中领悟到了纳西人民的聪明、勇敢。无论从军事角度、建筑艺术的体现,还是面临地少人多生存的需求,石头城充分发挥了它的独到与奇特。就连依山而列梯田的排灌都是智慧不凡的体现。山泉由梯田入口和排水暗口组合成合理的排灌系统。有效地保证了层层梯田水满肥保。虽然这里是石多土少的山地,但任你望去,莴笋肥大,菠菜油绿,麦粒饱满,蚕豆喜人,一派生机勃勃的自足景象。
同来的美国友人伸着拇指,乐此不疲,可这里的人们却熟视无睹,因为这座小城先后接纳了美、英、瑞士、西班牙和东南亚的客人光临。就在我们到达的当天,又有一支法国团队将要从石头城沿金沙江徒步到泸沽湖。古堡,以它奇特的环境和千古的传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