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编辑推荐>详情页

大学生求职十类专业热度不减

2010-12-02 18:25

大学生求职十类专业热度不减

       都在寻找有安全感的企业

  问题是,很多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对于就业的预期很难调低,一些人会选择读研究生,而急于就业的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更想去大企业,觉得那里有安全感。

  记者从招聘会现场也发现,热门专业毕业生对大中型企业特别是知名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的偏爱度尤为明显,例如能源、科技研发、电子、工业设计、产品制造等综合实力强的企业和一些知名企业都成了应聘者选择的热门,而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则有所下降。一些流动性大而风险度又高的企业、行业,虽有比较丰厚的薪酬待遇,但大学生还是以理性求稳的心态面对,没有表现得特别踊跃。记者采访了一些大学生,得到的答案基本一致,就是希望在现阶段的经济形势下,能够为自己增添一份经济保障,而这份保障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实力以及面对风险的预知能力和抵御能力。

       应届毕业生心得

  有真本领才是长久之计

  孔凡静是天津人,目前在云南民族大学读经济学,是校学生会主席。在孔凡静看来,大学生找工作并没有像大家说得那样困难,而且很多困难其实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问题造成的。

  首先,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使用人单位在选人伊始就带有类似的有色眼镜看待他们,而双方的误会也是屡见不鲜。其次,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太多的应试面试经历,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出现的又一原因。再次,大学生自身的知识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相对于没有同等学历的人员不具备优势。

  孔凡静目前已经进入某大银行最终面试,总结自己的求职经历,她觉得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一个心态问题:首先,正确看待自己,自身的优势、劣势都要看到,不卑不亢,平常心态看待应聘公司的录用与淘汰。其次,积累经验,厚积薄发。要勇于承担责任,承担基层工作,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步一步寻找自己的岗位。如果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就业环境,就业对于这个人来说基本不是问题。

  与孔凡静的情况类似,就读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大四的王家卓告诉记者,经济危机对他们专业就业方面的影响可谓微乎其微。“可能也是因为我们学校的缘故吧。”他说,系指导老师直接告诉我们不用担心任何影响。目前我们专业共有170人,有70到80个人准备毕业后接着读本系的硕士生与博士生,30多人选择出国留学,而国防班,就是毕业直接去军队的有30多人,所以最后选择就业的也就十几个人。

       2008届毕业生职场信息反馈

  主动应对危机

  转行

  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李元杰说,经济危机对他们的影响目前倒还没有显现出来,但搞环境影响评价的同行已经受到冲击。另外,李元杰反映,他的一些学国际经贸的朋友都转行了,因为这个专业目前找不到对口工作,加上本科学习的知识太泛泛了,所以没有竞争力。

  创业

  今年8月底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电子商务硕士王闽告诉记者,他的一个同学原本月薪30000港元的工作现在却降至12000港元,而其他公司平均底薪也由20000-30000港元降到了8000-12000港元。对于香港这个每天吃饭就要花掉100港元的城市,这样的薪酬已经是低得不能再低了。由于就业市场不景气,目前王闽并没有选择就业,而是自主选择了一些小项目经营,准备蓄势待发。

  深造

  今年6月大学毕业的赵彬言没有选择就业,而是直接读了本校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专业的研究生。她说:“我所在的试验室里,往年毕业的师兄师姐们都很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但今年到现在也没听说谁去了比较称心的单位。”

  离职

  小徐学的是电子商务专业,今年6月毕业后在北京某公司海外部工作,管理的是家具装潢出口贸易,但是因为经济危机使得海外贸易实在不景气,不久后她所在的海外部便被撤销了,她也由海外部转到了内销部,没想到才过几天,内销部也出了问题,从原来合同上答应的3500元固定工资转为浮动制,就是所有薪金都按客户多少算。她一听立马辞职,这第一份工作只维持了短短4个月。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