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7 14:29
环顾世界,审视国内,调结构面临的阻力和难度在逐渐加大。
由于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强大的惯性,“调而不快”甚至“调后反弹”的情况在许多地方依然存在。
步入深水区的结构调整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目前,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
从外部环境看,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外部需求的扩张短期内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随着外需收缩,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曾经严重依赖外需拉动的中国经济减速的压力越来越大。
从内部环境看,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使低成本比较优势难以为继。而资源和环境游走在可承受的边缘,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到来,也使中国由传统劳动密集的优势向新优势的转变更为迫切。
更何况,目前中国在信息化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又面临绿色科技领域的挑战。传统产业领域,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开始面临发展低碳经济的巨大压力。
“总体来看,中国的产业仍处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如果不能把握趋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势必在新一轮竞争中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中国工程院院士、社科院学部委员李京文说。
服务业将成“重中之重”
国际上很多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人均收入从1000美元到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正是经济结构变动比较快的时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一个五年周期,“十二五”不仅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结构重构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之旅。
未来五年,经济结构调整势必向更深更广领域进军。
面对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矛盾,扩大内需将成为“十二五”期间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
大国经济增长应主要靠内需支撑。北京大学教授刘伟指出,中国居民消费率较低,未来可开拓的空间很大。真正启动内需,关键是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这就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
作为扩大内需的一个战略重点,“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借助城镇化进一步拓展持续发展的空间。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将新增3亿多人口。
除了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还在于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日前透露,“十二五”中国工业领域的核心任务是以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其中包括重点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服务业将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一个“重中之重”。
“调整将成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词。”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劳伦斯·格林伍德指出。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