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saas专区>SaaS新闻>详情页

IDC2009云计算峰会 企业云部署需四要素

2009-12-04 17:11

12月1日,知名的IT专业咨询顾问公司IDC在北京召开了IDC 2009年云技术高峰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EMC,F5以及趋势科技的厂商代表,就云计算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做了回顾,并以“赋予企业云技术能力”为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IDC大中华区总裁郭昕先生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组织形式正从过去的实体化、边界型经济转变成虚拟的、甚至是没有国界的经济组织。而云计算正以互联网为媒介,在IT领域掀起大潮,以技术聚合的形式给传统IT业务带来企业价值链的转变。

IDC大中华区总裁 郭昕先生

郭昕先生援引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表示,“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就是将企业对能源的自产自销转化为更大规模的社会性需求,从而引发更大的社会效应,导致新 一轮工业分工——诞生能源类产业等。”如今人们在解释云计算时,往往会引用自来水厂和发电厂,其实也就是说云计算正在将互联网的原始资源支撑整合在一起 ——将各个数据中心和服务器整合进庞大的云里。

按照惯例每年IDC都会在12月底或是第二年1月初的时候发布第二年的IT十大技术预测。对于2910年的十大技术预测郭总表示不方便透露,但是却 可以肯定的是云计算一定会排位很靠前。“这不单单是因为其重要性,更是因为云计算给全球所有企业带来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机会。”郭昕先生如此总结。

一、中国用户更加关心云计算带来的机会

IDC中国计算机系统研究部 研究经理 周震刚先生

接下来是来自IDC中国计算机系统研究部的研究经理周震刚先生就构建企业云计算环境做了演讲。周经理首先就企业业务负责人核信息化负责人所重点关注 的IT领域做了研究,他表示大的企业CIO们更偏向于关注数据中心整合方面的内容,而中小企业的LOB们则更多关注客户服务工具和管理服务。这也符合两者 的业务容量大小与既定IT基础设施,而面对当前经济形势,又会触动多少公司对数据中心产生行动呢?IDC的调查表明,近50%的调查者表示会减少服务器与 存储的支出,可见压缩成本成为IT部门的当务之急。

而另一方面企业IT管理者又必须在高性价比、高效、可扩展可衡量的IT系统与灵活、自动化、固定支出运营等性能成本的博弈中决策。因此IDC发现建立动态数据中心是目前大部分企业所采取的对策。

这种动态的数据中心包括了业务增长与成本控制,通过SOA、IT外包、虚拟化整合、改造和新建等策略将包括IT策略、设备、设计和布局在内的数据中 心改造成智能化的新一代数据中心。“当网络速度变得和处理器一样快时,电脑的作用就会从一点扩散到整个网络。”谷歌CEO Eric Schmidt早在1993年就如此断言。

那么中国用户的情况如何呢?在IDC调查的数据表明,相比美国用户,中国用户更加看重的倒不是按需付费,而是云计算所带来的配置方便与鼓励更多的标 准化技术,提供最新的服务功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占据了大头。可见中国仍然是一个新兴市场,人们对新技术的看法仍然是充满了热忱和机会感,并且渴望藉由新技 术推出自己的业务。

那么,中国用户对云计算的忧虑又在哪里?IDC表示,中国用户与全球其他用户一样,首当其冲的质疑云计算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从隐私保护和业务独立的 角度来衡量,这似乎已成了一段公案,究竟有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一举消除人们对云计算的安全担忧。又或者就像当初人们担心互联网带来的交际危机一样,这只是 一种担心?具体答案还需要时间来解决。

二、从IT基础架构演进谈企业云搭建的四个要素

周震刚先生在演讲中表示,传统IT基础架构是基于专用设计的定制化IT系统,从本地的最优化设计出发,建立一对一的独立业务系统是这类IT基础架构 的特点。之后的业务发展造就了基于共享设计的分布式托管IT基础架构,目前绝大多数IT基础架构都是如此,它们缔造了第一批标准化的IT基础设施。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轰轰烈烈的进行了二十年之后,以服务为基础的IT基础架构开始演变成无论时间、地点都可以提供标准化的动态可用/可扩展架构,即云计算为载体的IT服务模式。

这就诞生了以云服务为业务模型的公共云业务——其分支SaaS、PaaS、IaaS我们都已经耳熟能详。而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IT压缩成本的情况 下,迫切需求一种解决方案来整合数据中心和自身IT业务——于是诞生了以动态IT为核心的私有云体系,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提供IT基础平台。

周震刚先生表示,企业在建设云计算时,需要注意四大要素:即数据中心整合、虚拟化战略、应用优先性以及融合弹性IT架构。其中整合自身数据中心是硬 件的整合,主要目的是削减冗余和成本,提高系统利用率;另一方面是对自身应用程序进行整合。软件方面的整合是为了满足更大规模的企业需求与迁移。整个IT 整合建立在协作机制的基础上,而不是只考虑局部。

对于虚拟化战略来说,目前企业又三个步骤需要完成,分别是资源共享与封装、迁移的虚拟化1.0阶段。然后是按照企业自身需求完成整合性虚拟化与移动 性虚拟化。例如偏向业务整合的可以考虑虚拟机标准化与桌面虚拟化/瘦客户机结合,以实现绿色IT,为企业节省能耗;而对于服务提供的运营商来说,就需要利 用虚拟化做好迁移灾备等,以实现服务级自动化。

殊途同归,最终的虚拟化3.0阶段,也就是实现云计算环境,在自适应与策略自动化方面完成优化,使得前期的数据中心整合彻底无缝运作。

周震刚先生透露了IDC对亚太虚拟化发展的研究,他表示目前中国大陆2009年对服务器的采购数倍于其他地区,但是虚拟化的应用状况还处于低级水平,与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区相比,我国对虚拟化的部署还处在试验阶段,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虚拟化的实际应用前景。

另一方面,成本考虑依然是企业考虑实施虚拟化的主要因素,排名接近的还有提高服务器利用率与简化管理维护等因素。

第三个要素就是企业要弄清楚自己在部署云计算时的应用优先性。“因为并不是每项应用都应该立刻实施云计算,观察云计算的成功案例是明智之举。”周震刚先生表示,企业切忌盲目上云计算,一定要先弄清自己的业务体系和云计算的实现模型,之后才能根据需求评定上什么样的业务。

周震刚先生介绍了鉴别云计算的方法,他表示目前最简单的是业务连续性存储云服务,其实施难度核商品化难度都很低。而桌面生产系统的云计算迁移——即 桌面虚拟化或一种瘦客户模式的集成式办公系统已经出现,例如google Apps,而即将上市的Goole OS就在贯彻这一模式。另外,在一些大型企业的开发和测试中,会有选择性的使用云计算环境做客户端负载——例如笔者知道英特尔的研发部门就经常租用亚马逊 的云平台来作为负载测试自身开发的软件。

在CIO们看来也是如此,多数CIO表示面向未来3年的云服务更多的应该发挥协作办公的效用,而另一方面则是简化IT管理以及灵活的拓展个人应用与存储容量,且主要集中在商业领域——看来民用级的云计算业务还需要商业来拉动。

最后一个要素是建设弹性IT基础架构,周震刚先生认为,建设一个可持续的弹性IT架构需要一批专业人员在一个很长的周期内建设。“这是一个漫长的饿 过程,不是建好之后就一成不变的,所以需要一个专业团队,对其建设从头到尾都有所了解,做一个可持续性的弹性建设。”他认为,时间周期长也可以考验系统真 正的“弹性”。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