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26 14:53
个人档案:
杨镭
198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
现任领航资本董事总经理
他称自己是“三清团”,从上幼儿园到读高中、上大学,都在清华。离开清华之后,他变成了一个不安分的人,他的身份不停地在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切换,他有四次成功创业的经历。如今,他找到了一项可以终身从事的职业——风险投资
6岁的时候,杨镭就开始在清华园里“啃”线装古书了,虽然无法全部看懂,但他却读得如醉如痴。
坐在位于北京市东三环边富尔大厦18层的办公楼里,看着三环路对面倾斜的央视新大楼,领航资本董事总经理杨镭回忆起了自己的成长岁月,他笑称自己是“三清团”,由于父母都在清华工作,杨镭从小在清华园长大,从上幼儿园到读高中,都没有离开过清华,其后短暂下乡插队,读大学时又回到了清华。
据杨镭介绍,由于在清华园,在高级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中长大,杨镭从小就爱学习,学习从来不让家长操心。而且受周围专家学者们的熏陶,他对物质看得很淡,养成了有抱负但又不张扬的性格。走上社会之后,也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当然,杨镭的清华童年也不乏童趣。当时的清华大学校园,远不如现在这么繁华,除了教学、居住设施之外,很多地方还很荒凉,杨镭抓鸟、摸鱼,游泳,溜冰,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
1978年,杨镭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在上大学的5年时间里,杨镭一直担任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同时积极参与学生会的工作,经常组织校内的各种大型文体活动,锻炼了他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走出清华
在清华上大学期间,杨镭的班主任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著名的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动态学专家卢强。文革之后年轻教师断档,给学生们上课的都是一批有名的老教授,他们讲课思路清晰,听起来特别过瘾,让杨镭受益匪浅。
杨镭回忆,清华有很多优秀的理念和传统,当时讲得并不多。他们在清华上学的时候,也常觉得日子很平淡,一天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只有走出校门以后,回想起自己在清华大学读书和生活的经历,才会发现那些理念和传统,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人生。
清华有句话叫“给你猎枪,不给你面包”,给你面包你觉得很高兴,但总有吃完的一天。而给你猎枪,你便可以拿着它打遍天下,在社会上立足,这辈子都有东西吃。这句话让杨镭终身受益。
清华还有一句话叫做“行胜于言”,清华的学生与其他学校的学生不同,清华人不善于张扬,做事扎实严谨。而且清华人抱团,协作精神很好,可以一起干事业。清华的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子要不断追求,不懈奋斗,绝不气馁。
杨镭大学毕业时,本来有机会留校任教,但他仔细想过之后,还是决定离开。因为清华还有一句老话——“清华一条虫,外面一条龙。
”这时候,杨镭发现自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他不愿留在清华,继续过按部就班的生活,他渴望去外面,闯荡世界。
虽然大学毕业之后离开了清华,但杨镭对清华仍然怀有深厚的眷恋之情,他经常参加清华同学举办的活动,并且在校友邓锋的介绍下,加入了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这个协会2001年成立于硅谷,参加者必须是清华毕业生,同时也得是知名企业的创始人或CEO。2007年,杨镭担任过该协会的主席,华旗爱国者的董事长冯军是现任主席。
创业狂人
用杨镭的话来说,他喜欢不停地迎接挑战。他最喜欢的一个词是“创业者”,他以这个称号自励、自傲。因为愿意迎接挑战,所以接下来杨镭的人生显得丰富多彩。
研究生毕业后,杨镭被分配到水利电力部下属的一家研究所工作。他曾经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三峡方案的论证。论证工作结束后,研究所决定派杨镭出国学习。出国之前,在进行外语培训期间,杨镭和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电脑销售公司。
虽然在筹集创业资金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困难解决之后,公司运营出奇的顺利,几个年轻人用了几分钟就赚到了“第一桶金”,用赚来的钱大家各自买了一双名牌鞋,吃了一顿海鲜。
杨镭去美国的的目是读博士,但刚到美国,他就被美国能源公司ABB相中。结果他放弃读书,去ABB工作了四年。这之后,杨镭渴望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于是自学了一些通讯方面的知识,跳槽去了硅谷的一家通讯公司。1994年,香港新世界电话公司到美国硅谷招聘高级管理人员,杨镭去了香港。在这家公司担任INFA电信销售和商业发展部总经理。
然而,在杨镭的内心深处,还是特别渴望创业,特别怀念和几个伙伴第一次在中国创业时的情景。因此,当创业机会再度降临时,杨镭伸手就抓住了它。
1995年9月,美国波士顿技术公司旗下STI公司的一位高管找到杨镭,答应给杨镭投资一笔钱,并让他以STI公司CEO的身份回中国,推销该公司的“语音信箱”等产品。杨镭看到再次创业的机会来了,于是毅然放弃了在香港的高薪和舒适的生活,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
这是杨镭创业经历中较为艰难的一次。STI公司给的创业投资很少,为节约成本,杨镭住在借来的一套房子里。前8个月,杨镭早出晚归四处奔波,但一分钱收入也没有。“那时候,你会怀疑自己做的这件事情到底对不对,你所做的产品会不会被市场接受。”杨镭回忆。还好,到了第九个月的时候,公司获得了一笔数千万元的订单,情况立刻出现了逆转。
经过3年多的努力,STI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由零迅速提升到了70%,成功地占领了中国市场,杨镭也被媒体称为是“开拓中国语音和手机短信的第一人”。
1999年初,波士顿技术公司与另一家美国公司合并,利用这个机会,杨镭回到硅谷度假。当时正值网络投资热潮,看到当地年轻人的创业狂热,杨镭也热血沸腾,他立即作出决定,留在硅谷,开始自己人生的第三次创业。
在进行了初步的市场调研之后,杨镭与两个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家名叫网络情报的公司,主要业务是对市场上不同厂家同类产品的价格进行比较,类似如今的互联网搜索引擎。
在美国,中国人要想得到风险投资,非常困难。经过不懈地努力,杨镭得到了美国“风险投资之父”ArthurRock的投资。2003年,网络情报公司已经做得有声有色,一大批美国大公司成了他们的固定客户。
也是在这一年,经掌上灵通创始人吴峻力邀,杨镭回到上海,担任掌上灵通的CEO。掌上灵通是一家从事无线增值业务的公司,主要为手机用户提供短信、游戏等服务。杨镭带领掌上灵通迅速扭亏为盈。2004年3月,掌上灵通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杨镭还将掌上灵通上市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名字叫《飞向纳斯达克的分分秒秒》。如今这本书已经成为很多企业高管带领企业去纳斯达克上市之前的必读书。
后来,由于受到无线运营商的挤压,作为无线增值服务商的掌上灵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利润也逐年下滑,杨镭感到很憋屈。2006年2月,杨镭再次跳槽。这一次,他放弃做实业,投身投资行业。他接受了清华校友邓锋的邀请,担任北极光创投的投资合伙人。离开北极光创投之后,2008年10月,杨镭第四次创业,创立了领航资本投资公司。
扎根创投
有一段时间,甚至包括杨镭的父母,都觉得他的职业变换得太快了。当杨镭暂时稳定下来后,他们劝杨镭说:“现在这个工作挺好,你不要再跳了啊。”可是没过多久,杨镭又换工作了,因为他喜欢寻找新的机会,喜欢不断地挑战自我。用杨镭的话说就是,“我已经爬上了一座高山,但前面还有一座更高的山峰我要去征服。为了登上另一座山峰,我必须先回到谷底。”
不过,创立领航资本之后,杨镭表示,如果不出意外,他不会再改变所从事的行业了,因为投资是一个可以终身从事的职业,是一个可以至死方休的职业。
杨镭介绍,他和风险投资公司接触,最早是在1999年。当时杨镭在硅谷创业,为了获得投资,杨镭几乎拜访过硅谷所有顶尖的风险投资公司。几经周折,终于获得了风投。其后,杨镭经常和风投的人一起工作、交流,对风投的行事风格非常了解,当时杨镭就觉得风险投资这项工作他也可以做。
成功创业和经营企业的经历,锻炼了杨镭,让他对企业有一种得天独厚的判断力,可以很敏锐地判断出一家企业是否有前途,产品是否有市场。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杨镭也一直在做天使投资人,看到好的项目,他就以个人名义加以投资,结果他投资的项目,大部分都获得了非常丰厚的回报。
进入北极光创投后,杨镭获得了更多实战的机会,掌握了更多的投资技能,从一个优秀的创业者逐步转变成一个优秀的投资家。在北极光创投期间,杨镭前后共参与投资了十多个项目,几个他主要参与投资的项目,今天回过头来看,都很不错,最好的项目已获得了十倍以上的升值。而他拒绝投资的项目,回过头来看,基本上都出了问题。
从事风险投资工作给了杨镭更多的自信,所以离开北极光创投之后,在朋友的邀请下,杨镭又加入了领航资本的创业团队。
丰富的人生阅历,帮助杨镭积累了大量的人脉。为了成立领航资本,杨镭邀请自己的老朋友新华都公司CEO唐骏、恒基伟业总裁张征宇等业内资深大腕,做投资合伙人,对领航资本进行投资。据杨镭介绍,领航资本一期基金规模在1亿美元以上。
上一篇:海岩:双面舞者
下一篇:李炎:他在幕后相悍马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