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2 10:25
反思毕马威事件:避税应慎行
日前,全球“四大”之一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惹上官司,罪名是滥用避税产品,这引起了多方关注。业内人士担心,毕马威可能因此步安达信的后尘。毕马威避税事件后,关于避税风险的话题充斥街头巷尾。显然,一个问题尤为令人感兴趣,就是关于合理避税与合法避税的关系问题。像毕马威这样成长了近百年的企业,开发一个避税产品不可能不考虑法律问题,可最终被判定为“滥用避税产品”,这多少令人惊异-毕马威的“滥用”体现在何处?合理避税的风险何在?
毕马威避税产品遭遇美国国税局狙击
税收业务占到毕马威总收入的近三成。毕马威为了拓展收入,在避税产品的开发上采取了冒进的策略,这加剧了企业的运行风险。可能令人难以置信,毕马威这样的 “百年老店”在开发避税产品上会犯低级法律错误,比如其开发的一款名为债券相关发行溢价结构产品,就是通过编织错综复杂的债务人网来逃避税收。这款产品也是让毕马威惹火上身的导火索。另外几种受到指控的产品中,无论是建议客户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定价的方式,还是把企业的没有表决权的股份转让给慈善机构但保留收益权的方式,无不有恶意逃税的嫌疑。在美国税务部门对毕马威的诉讼说明中,特别提到了毕马威的避税产品具有帮助客户恶意逃税的动机。
毕马威提供的另一项引人注目的避税产品是针对银行客户,手法是通过让银行设立基金公司以逃避税收。据美国税务部门的检查,至少9家美国银行依据毕马威的避税产品创立投资基金,涉及金额数百亿美元。具体手法是,这些银行将它们的部分贷款组合及其他资产转入新设立的基金,并将被转入的贷款组合及资产产生的利息和其他收入当作股息支付给自己。然而这些基金虽是筹集投资资本的合法工具,但显然只存有避税目的,因为除了避税外基本没有实质业务。这些基金将银行的贷款组合利息收入转化成了免税的股息。这些银行以此策略避税达数十亿美元,其中,仅美国银行就通过这种手段避税近8亿美元。通过这种避税方法,这些银行逃避了 60%的所得税。如果不建立基金公司的话,它们所得股息100%都需要缴税。根据美国法律,投资基金本身不需要向州或联邦缴税,因为个人投资者应为这些基金为其带来的收入缴纳所得税。
在国税局起诉毕马威之初,毕马威矢口否认为银行提供的避税方案存在问题,但现在毕马威已经为自己提供避税产品的不当表示道歉。与此同时,部分毕马威的个人客户也因避税产品对毕马威提出起诉,因为他们耗资数百万美元从毕马威购买的避税产品没有得到美国国税局的认可。
毕马威的避税产品在开发之初便有打法律“擦边球”的倾向。从客户自身来说,如果按照毕马威的避税产品操作,也许没有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但作为一项产品由毕马威提供给客户,从毕马威的角度说,便有触犯法律的嫌疑,使客户避税行为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根据美国相关法律,在数年之前对企业采用合法手段避税已予以认可,巨大的商机引发了中介机构开发避税产品的冲动,四大会计公司迅速加入进来,分割这块蛋糕。据悉,目前在华尔街,各种避税产品大行其道,特别是安永和毕马威的避税产品,被很多知名企业所采用。巨大的商机同时也孕育着风险,因为避税产品本身就容易产生法律纠纷,所以美国国税局采取了相应措施。美国国税局规定,在一项避税产品开发成功后,如果该项产品存在滥用避税手段的嫌疑,企业需要到国税局进行避税产品的登记,并保留投资者的名单。如果最终被认定滥用,罚金可高达避税资金的1%.前不久,普华永道便向国税局支付了约100万美元,了结有关避税手段登记的事宜。
避税产品加剧了美国大公司的避税行动。利用专业公司开发的避税产品,美国的跨国大公司正越来越多地将在美国挣到的利润转移到全球其他地区,以逃避税收。但美国跨国公司在国外获得的收入增加额中,并没有当地实际的经济活动支撑。这表明,跨国公司们正日益热衷于运用这种方式隐藏所得。仅去年,美国的跨国公司就将在国内获得的 750亿美元的利润转移到了爱尔兰等无税或低税地区。曾任职美国财政部的经济学家马丁。沙利文说,利润转移使联邦政府每年的税收损失了100亿到200亿美元。沙利文指出,去年这些分支机构通过这一途径获得的利润高达到1490亿美元,与1999年相比,飙升了68%.但一些美国公司对此辩解说,避税的缘由是因为美国税收太高,将在海外取得的收入计入当地利润并不违法,既提高了公司财务实力,也增加了股东价值。
专家认为,大量避税情况的存在,将对美国经济造成冲击,因为美国的税收在国家经济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这次毕马威“出事”,显示了美国对税务的重视,对于侵染税务领地的企业毫不手软。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