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编辑推荐>详情页

李记有:投资理财中的税务筹划

2010-12-09 11:49

李记有:投资理财中的税务筹划  2008年5月10日,“第二届学习型中国-投资理财论坛”在北京国家行政学院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和谐理财,稳健生金”。

  李记有: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我们在坐的企业家朋友来共同探讨纳税的问题。

  应该说在美国社会有一句谚语,美国的社会有两件事不能回避,第一个是从出生到死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逃避死亡的。第二个是纳税,是任何一个人无法逃避的。美国社会是以个人所得税为主导税种的国家,每一个自然人都要履行纳税的义务。那么,在我们国家实际上税收制度是以企业自然人主导的。我们很多的自然人都要纳税,但是我们是以企业代理的。这个可能让大家纳税的感受不是特别好,但是实际上我们今天看税收,税收的本质是什么?是国家参与我们纳税人的利益分配,实际上是国家在分蛋糕,是国家以政治的权力来参与我们纳税人的利益分配。当然了,在分配的过程当中,首先牵扯到了游戏规则,一旦违背了这个游戏规则,我们作为纳税人的一方,就要受到法律上的追究。

  最近,我们韩国的三星集团也是暴露出税务上的问题。前一段时间,我们大的企业家,也暴露出了税收的问题。税收其实是游戏规则,如果我们的企业不能够很好地尊重这个游戏规则,就要面临着税收法律上的责任。咱们以娃哈哈的例子为例,他的收入是从哪里获得的呢?是从新加坡的公司获得的。那么,我们通过媒体和其他的角度可以知道。但是实际上我们税法是怎么规定的呢?实际上我们作为居民所得税纳税人,不管是境内还是境外所得,都在履行纳税义务。无论你是在新加坡取得的,还是在美国取得的,都应当在中国纳税。实际上,哪些是应税收入和哪些是不应税收入,都要分清楚。所以企业第一个最关键的目标,就是要控制税收的风险。

  正是因为国家是参与我们纳税人的收入分配,我们的企业家并不情愿,有的企业家说了,我做的生意好容易挣点钱,国家分得有点多。有人说我交税了,我的企业就不挣钱。如果我企业按部就班地交税了,我企业就活不了。言外之意,我只有偷税或者是在税收上面做文章,我才可以生下来。

  说很多的企业如果都交税,这个行业就死定了。很多看起来是企业的原因,但是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的企业都是以这样的理由。实际上,你在不情愿分这个蛋糕的过程当中,如果你过分地看中了税收的利益,你可能经受不了税收的诱惑,我就少交税。那么最近有一个城市,刚刚查出了一个大案,怎么查出来的呢?这家公司是一个建筑公司的企业,成立了建筑公司以后他去税务部门领发票,他在一个地税局买的发票,拿到南方去了,让印刷厂按照这个样子一点不差的印出来。也就是说,他成立了公司,公司成立了以后,他到税务局领正规的发票,这个发票是真的,一点不差。这个发票领出来之后,他拿到南方去,从印刷厂印出来的基本上用肉眼看不出来。然后,这个企业给房地产开发商开正规发票。怎么漏的呢?因为他的号是重号,不知道谁哪一天怎么查,一下子把这个重号查出来了,这个才漏了。

  那么,现在买发票的公司,就承担了税收的风险责任了。如果,一旦被查出来这个企业购买假发票,这个企业的声誉是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国家在法律税收上面实际上还是有一个误区的。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今天在坐的某一个人是一个小偷,如果一旦曝光了,那么这个人是小偷,我们对于他的社会信度,我们周围的人,还跟不跟他交往?几乎是不会跟他交往了。但是,在中国的税收环境下会出现什么问题呢?一个人偷税了,大家第一个感觉是什么呢?第一个感觉是同情。一个人偷东西的时候,大家感觉这个人肯定不能再跟他交往了,这个人是一个小偷。但是,一个人偷税了,在我们国人的感觉里面,这个人太倒霉了。你看,周围人的心理上,第一个是同情,没有任何的责备,从我们自然人的社会群体来讲,看不到责备,说偷税了,一旦出事了,咱们第一个感觉是不是得罪谁了。还有你偷税的技术太不高了,你的偷税技术应该提升。

  中国的全社会有这样的观点,那么什么时候画等号呢?就是企业认为交税是自己的责任的时候,就画等号了。所以,我们想一个企业,这样的税收风气,会给我们的企业造成一种假象。但是,如果我们的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你不可能在税收上面有瑕疵,如果有瑕疵,我们的企业总也过不了这个坎儿。一个正常的人不能靠偷东西过日子,一个正常的企业也不能靠偷税来过日子,这两个是相同的。所以,这需要我们社会的税收法律环境得到一个提升。

  我跟很多的外国企业打交道的时候,他们对于税收法律的风险看得很高。他们委托我们做税务咨询、税务顾问的时候,他们第一个问我,李老师请你们做顾问,我第一个思想是怎么能够控制我的税收风险,他没有告诉我怎么给我做税务规划。这是外国的委托方委托我们做税务顾问的时候,他第一个价值并不是要我给他规划怎么少交税。而是怎么能把中国的税法研究透,使我的企业不受税收的风险。

  但是,我们中国境内的企业,委托我们第一个想法,李老师你们是做税务规划的,能不能通过你们给我们规划之后省点税,你给我省了钱,我再给你钱,而且是很高额的回报。所以,中国的企业还是把税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税收的风险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过于聪明,他更多地愿意研究游戏规则当中的这样一个内容。而从这两个委托方的不同的委托意向,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到这样一个境界,更多地还是关注怎么样创造更多的税收价值。但是实际上我们每一家企业都是面临着税收的风险的困扰。也就是说,我的企业要想控制税收、管理税收,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控制税收当中的风险。

  那么,有很多的企业说了,我的企业不想少交税款,想正常地履行纳税义务,那么还会不会出现风险?风险是怎么来的?实际上我告诉大家,这个税收风险是随处可见的,如果我们想控制风险,就必须研究税收的法律文件规定。这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如果咱们的董事长说了,我要我的财务人员正常履行纳税义务,那么还有风险吗?实际上他没有理解税收的法律含义,一个税收是一个文件,这里面都能够准确地把握,才能够避免税收风险。

  去年有一个房产规划商,这个楼正在盖的过程当中,对于周围的居民还有教堂挡光,但是周围的居民和教堂就去上访。说这家房地产开发商觉得,这个事情如果不处理好,会对后面发生很大的麻烦,甚至一旦政府叫停了,这个损失不堪设想。所以,这个公司就识时务者为俊杰,就跟周围的居民和教堂谈判,看看你们只要在合理的诉求范围内,公司决定给这些自然人,包括教堂给予一定的补偿。反正挡光的事实已经形成了,改规划也不太可能,所以坐下来和谐地谈判。最终拿出了1000多万,给居民和教堂补偿,付了1000多万的挡光费。那么,正规的企业在付这1000多万的挡光费的时候,公司可能有决议,公司可能会跟周围的居民加上教堂签署一份协议,财务人员可能觉得大功告成了,但是这个企业的财务总监没有这么想,如果这个事情处理不好,会不会出现法律风险。当时他打电话过来咨询,我简单地了解了一下。

  他问第一个问题,我付这个挡光费可不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我们首先找税收文件,任何的税法不可能对于细小的问题做规定,但是它有一个原则,凡是与你取得所得相关联的支出,那么这项支出就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那么这项挡光费和未来收入的取得有没有关联呢?是有关联的,但是也可以扣除。第一,作为一个稽查人员,我怎么知道你这个事情是真实发生的。那么另外一家地产公司我也用这种方式,我跟周围的居民签了协议,把挡光费付给居民了。那么,我怎么证明你这个事情不是虚构出来了。

  第二个,你抵扣的是以什么作为凭证。你把钱给周围的居民了,对方给你开发票吗?这就牵扯到我们税前的两个最基本的操作方面的问题。那么,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分析了一下,如果这个企业这个时候不很好地处理,那么数据稽查局来查账的时候,你再理顺这个问题就很困难了。那么,如果你就是一纸合同,把1000多万付出去了,那么也没有合规的票据,那么数据稽查局查账的时候,从保护我自身的风险的角度出发,肯定跟你的董事长在交换意见的时候说了。你这个企业在2年以前,付出了1000多万的挡光费,但是你这个没有证明,所以要付所得税。

  那么,董事长就觉得我真的给他钱了,但是你不承认怎么办?这个企业家就还是找人了,说不定找人的时候还拿出了5万给哪个局长,但是哪一天这个局长进去了,把这个事交代出来了,你花的钱还成了行贿罪了。就是说,我们很多的企业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没有上到一个专业的角度,而总是等事发之后,再去协调、再去摆。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有这样一个习惯,事儿出了再去处理。

  我给这个企业家出了一个主意,我说你这个补偿既然是真实的,你不如做得彻底一点。我说你既然给周围的居民和教堂组织付这么多的补偿金,对方也认可,你让对方配合你一下。他说怎么配合?我说你条件已经达成了,你让周围的居民找一个代表,上法院起诉一下。别你们俩签一份协议,你去法院起诉一下,你跟法院走一个书面调解,两天就可以把这个事搞定了。那么,这回税务局再查账,他就不会难为你了。

  这个事情,我的挡光费是经过了法院裁决的,有了第三方的证据了,把你问题的风险有效地控制了。其实,我们很多的企业,都等什么事出来了,然后再去想办法,其实,我们的税务咨询,实际上要把事情做在前面,如果做在后面,我们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找关系、去灭火。灭火的过程当中,肯定要有付出,这一付出弄不好,不但你有风险,你还给别人带来了麻烦。那么,不管谁来稽查,他觉得这个事情的真实性可以得到验证了,至少在这个过程当中,稽查的人员也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否则的话,哪一天国家再查,会借着这个事,把前面的事抖落出来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税收是每一天实际上都有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风险困扰的,就在于你怎么去处理它。实际上,税收处理是有一定的深度的。

  还有的企业,董事长把所有的问题都推给我们的财务人员了,我们的财务也不懂税,都是我们企业的财务人员来打理税收,那么实际上我告诉大家,财务人员在企业的税收关系当中,他并不是一个税收专业人士,大家要接受这样的现实。他跟董事长相比,他懂一些,但是真正从税收的角度来讲,他并不是专业人士,甚至连业余选手都算不上。

  但是,我们的董事长过分地信任我们的财务人员,但是实际上他并不是专业人士。那么我们大学本科毕业的税收的知识就是这么一点,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更多地是把怎么从做账,到申报表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并没有接触到税务的更高端的东西。所以,作为企业的财务来讲,很多的税收政策并不知情。

  比如说前几年我们在北京接触了一家投资公司,他实际上买了一栋楼,买完了以后他进行装修,装修成了四星级的宾馆。装修完了以后这个投资公司创造了一个很好地概念,他说这个酒店是一个产权式的酒店,直接改造成一个产权式的酒店,通过律师做了一个方案。而且,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他说这个酒店变成了产权式的酒店,是一个投资性的酒店。把这个酒店分割成了不同的单元,卖给了北京不同的投资者,比如说你投资完了之后买我这个房子,买完了你这个产权之后,你只是一个小单元的产权,然后我回租回来,然后我每年给你多少的回报。

  这家公司有一天我接触了他们的财务经理,我说你们家做什么的?他说我们家是产权式酒店。我说原来没有听过,他说我们等于是把一栋楼买过来了,我们装修成了四星级宾馆,然后分割成不同的单元卖给不同的投资者,然后我回租,由另外一个公司租回来,然后做酒店进行运营管理。我说你怎么纳税?我说第一个环节我们等于是卖给了投资者了,我们按照房地产一样交营业税,但是不太好处理,因为所有的购房者都需要发票,都要签合同,还签两个合同,一个是销售合同一个是租金合同,现在的自然人都要发票,没有一个不要发票的。

  要发票我们跟税务局是联网的,我们不太好做筹划。他说您看在租金这一块和酒店运营这一块能不能筹划回来?我说交了多少税?他说交了800多万,这个财务经理说完了以后,我画了一个大的问号。我说这个企业有可能是我最大的客户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一直在误导我,他误导我什么呢?他说这个企业在这个空间没有筹划的空间。但是,他一说完我有一个文件调出来了,财税有一个16号文件,购置的不动产进行转让,再次转让的时候,可以按照营业税的营业额来交的。他说按照1.6亿交了5.5的税,就是800多万。这个企业是按照发票的全额交营业税了,但是我们税法对于特殊事项给予了一个特殊的政策,就是企业可以差额交税,可以减到购置成本的余额。

  如果我告诉这个财税经理有一个财税2003年的文件,再告诉他这个企业可以差额交税,我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因为他自己可以回去找文件,我该干什么干什么了。可能这个企业家回来对我说,李老师真好,但是我一想,我是以这个为谋生手段的。我是一个专业的税务咨询,后来我一直跟我的委托方说一个观点。我这个行业是什么观点呢?我知道你不知道,你要为我知道付出代价。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行业,如果我直接当时告诉他了,我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他最多打电话问候我说,李老师谢谢你!但是,我要的不是谢谢,我要的是圆满地把这个事情处理完,这个事情很困难,我这个行业就是窗户纸,不捅破了不知道,捅破了不值钱了。所以,这个行业就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所以,我这个行业非常麻烦,麻烦在哪呢?还不能说透,还不能不说。这个企业买过来是1000多亿,转让是1.8亿,后来多交了500多万的税,所以我们帮他们退回来很多的税。交的税在3年内发现可以退回来,晚了不行了。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