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专题>详情页

李开复海外谈创业【老板成功创业经】

2010-11-03 16:06

李开复海外谈创业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

上月刚在中国北京创建“创新工场”的李开复博士,近日回到母校哥伦比亚大学,作了一场主题为“抓住中国互联网新机遇”的讲座。

“现在再不回去就来不及了”

对于中国互联网机遇,在演讲中,李开复毫不讳言地对这些海外的中国学子说,“在美国接受教育是有优势的,但这种优势正在削弱,现在再不回去就来不及了。”

李开复预测,中国互联网今后十年中的成功创业者,本土化趋势越来越强,而不再是海归的天下。这种迹象现在已经看得见,张朝阳、李彦宏的时代已经过去。

他表示,未来在中国成功的海归比率会越来越低,与中国运营环境的脱节,对中国大环境的不了解,以及中国人脉的缺失,都是海归们的缺陷。

目前而言,中国的互联网机遇看似近乎饱和,但是在李开复看来还有机会,特别是进入3g时代,中国的数亿手机用户带来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李开复举例说,在美国iphone推出市场之后,其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率是其他智能手机的五十倍,从中也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基于三大趋势开创“创新工场”

当记者问起什么时候冒出创业的念头,李开复回答说,今年六月开始有了“创新工场”的想法,八月写的计划书,九月成立公司。

李开复说,为什么这样做基于目前正有三个重要趋势正在中国发生:第一,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正在爆发式成长,如果现在不做,就太晚了。第二,有一批新的有潜质的互联网创业者正在产生,如果现在不把他们挖进来,就太迟了。第三,目前中国的投资环境不平衡的,对天使基金或种子基金的需求巨大,如果现在不做,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就会太迟了。

“这三个因素决定如果现在不做,以后再去做就为时太晚了。”李开复表示。

他表示,“创新工场”下月开始启动校园招聘计划。但他不指望从里面招到创业者,只是招工程师。他认为,中国校园目前是培养不出真正的创业者的,他强调,现在所谓的在校创业和毕业创业是对学生的严重误导。

据介绍,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开业第一天就收到七千份简历,目前已累计收到三万多份简历,正在筛选过程中。但是这些人并非李开复想要的创业者,他们都只是工程师。

关于创业者,李开复说,需要他们去以三顾茅庐的方式把他们挖掘出来。他们的目标是每年扶持五个这样的公司,帮助他们做大做强。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