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供应链管理>详情页

企业供应链设计问题探讨

2010-08-03 09:46

      设计和运行有效的供应链对每一个企业都至关重要。企业如何设计供应链,本文认为:企业在设计供应链时不仅要考虑产品特点、市场需求,而且要考虑企业自身生产和分销规模经济的重要性,只有综合考虑,才能选择适合企业的供应链战略。


 一、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

产品有不同的特点,供应链有不同的功能,只有两者相匹配,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的不同设计不同的供应链。

(一)两种不同类型的产品
不同类型的产品对供应链设计有不同的要求,高边际利润、不稳定需求的革新性产品的供应链设计就不同于低边际利润、有稳定需求的功能性产品。两种不同类型产品的比较见表1。

由表中可以看出,功能性产品需求具有稳定性、可预测。这类产品的寿命周期较长,但它们的边际利润较低。经不起高成本供应链折腾。功能性产品一般用于满足用户的基本要求,如生活用品(柴米油盐)、男式套装、家电、粮食等,其特点是变化很少;功能性产品的供应链设计应尽量减少链中物理功能的成本。
革新性产品的需求一般难以预测,寿命周期较短,但利润空间高。这类产品是按定单制造,如计算机、流行音乐、时装等。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没接到定单之前不知道干什么,接到定单就要快速制造。革新性产品供应链设计应少关注成本而更多地关注向客户提供所需属性的产品,重视客户需求并对此做出快速反应,因此特别强调速度和灵活性。

(二)两种不同功能的供应链
供应链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两种:有效性供应链(Efficient Supply chain)和反应性供应链(Responsivesupply chain)。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应等。两种供应链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见表2):


(三)供应链设计应当与产品特点相匹配
如前所述,产品分为两种类型,功能性产品具有用户已接受的功能,能够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或季节性需求做出较准确的预测,产品比较容易被模仿,其边际利润低。与功能性产品相匹配的供应链应当尽可能地降低链中的物理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对于功能性产品,应采取有效性供应链(见图1)。

革新性产品追求创新,不惜一切努力来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这类产品往往具有某些独特的、能投部分用户所好的功能,由于创新而不易被模仿,因而其边际利润高,在产品供货中强调速度、灵活性和质量,甚至主动采取措施,宁可增加成本大量投资以缩短提前期。对创新功能产品的需求是很难做出准确预测的,因此,追求降低成本的有效性供应链对此是不适应的,这时只有反应性供应链才能抓住产品创新机会,以速度、灵活性和质量获取高边际利润。
当然,产品与供应链之间是否匹配,并非绝对的,匹配与不匹配也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理论上很容易得出有效性供应链匹配功能性产品、反应性供应链匹配革新性产品的判断,但实践中,由于市场行情、用户需求、企业经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匹配和不匹配也是相对的。一方面原本相匹配的产品和供应链可能变成不相匹配的。例如,对于革新性产品采取反应性供应链,这时二者是匹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革新性产品的创新功能也会被模仿,一旦革新性产品变成功能性产品,如果仍选用反应性供应链,原来匹配的情形就会相应变成不匹配的情形。另一方面,原本不匹配的产品和供应链随着情况的变化也可能变成匹配的。比如说,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时,由于市场信息不灵,不知对手已推出相同的产品而将自己刚刚开发出的功能性产品误认为是革新性产品,并错误地使用反应性供应链,这时就会产生不匹配的情况。见矩阵左下角。如果企业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功能,这类功能性产品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些用户可能表现出革新性的特征,企业选用反应性供应链,这时不匹配的情况就变成匹配的情况,见矩阵右下角。相反如果在产品表现出革新性特征时,企业没有认清形势,却错误地选用了有效性供应链,就会造成新的不匹配,见矩阵的右上角。所以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匹配与不匹配也会随时发生变化,关键在于企业能否随即做出调整。

 二、推拉式供应链战略选择

(一)推动和拉动供应链的含义
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的划分是从供应链本身功能来讲的。按照供应链的驱动方式来划分,可将供应链划分为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
1.推动式供应链。推动式供应链是以制造商为核心企业,根据产品的生产和库存情况,有计划地把商品推销给客户,其驱动力源于供应链上游制造商的生产。其模式如图2所示。在这种运作方式下,供应链上各节点比较松散,追求降低物理功能成本,属卖方市场下供应链的一种表现。由于不了解客户需求变化,这种运作方式的库存成本高,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

2.拉动式供应链。拉动式供应链是以客户为中心,比较关注客户需求的变化,并根据客户需求组织生产,其模式如图3所示。在这种运作方式下,供应链各节点集成度较高,有时为了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不惜追加供应链成本,属买方市场下供应链的一种表现。这种运作方式对供应链整体素质要求较高,从发展趋势来看,拉动方式是供应链运作方式发展的主流。推动(左边)与拉动供应链战略(右边)各自的流程见图4。


(二)推动与拉动战略的特点
现实生活中完全采取推动战略或者完全采取拉动战略的并不多见。这是因为单纯的推动或拉动战略虽然各有优点,但也存在缺陷。
1.推动式供应链的特点及缺陷
在一个推动式供应链中,生产和分销的决策都是根据长期预测的结果做出的。准确地说,制造商是利用从零售商处获得的订单进行需求预测。事实上企业从零售商和仓库那里获取订单的变动性要比顾客实际需求的变动大得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牛鞭效应,这种现象会使得企业的计划和管理工作变得很困难。例如,制造商不清楚应当如何确定它的生产能力,如果根据最大需求确定,就意味着大多数时间里制造商必须承担高昂的资源闲置成本;如果根据平均需求确定生产能力,在需求高峰时期需要寻找昂贵的补充资源。同样,对运输能力的确定也

面临这样的问题:是以最高需求还是以平均需求为准呢?因此在一个推动式供应链中,经常会发现由于紧急的生产转换引起的运输成本增加、库存水平变高或生产成本上升等情况。
推动式供应链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需要较长的时间,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比如在需求高峰时期,难以满足顾客需求,导致服务水平下降;当某些产品需求消失时,会使供应链产生大量的过时库存,甚至出现产品过时等现象。
2.拉动式供应链的特点以及需要具备的条件
在拉动式供应链中,生产和分销是由需求驱动的,这样生产和分销就能与真正的顾客需求而不是预测需求相协调。在一个真正的拉动式供应链中,企业不需要持有太多库存,只需要对订单做出反应。
拉动式供应链有以下优点:①通过更好地预测零售商订单的到达情况,可以缩短提前期。②由于提前期缩短,零售商的库存可以相应减少。③由于提前期缩短,系统的变动性减小,尤其是制造商面临的变动性变小了。④由于变动性减小,制造商的库存水平将降低。⑤在一个拉动型的供应链中,系统的库存水平有了很大的下降,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当然拉动供应链也有缺陷。最突出的表现是由于拉动系统不可能提前较长一段时间做计划,因而生产和运输的规模优势也难以体现。
拉动式供应链虽然具有许多优势,但要获得成功并非易事,需要具备相关条件:其一,必须有快速的信息传递机制,能够将顾客的需求信息(如销售点数据)及时传递给不同的供应链参与企业。其二,能够通过各种途径缩短提前期。如果提前期不太可能随着需求信息缩短时,拉动式系统是很难实现的。

(三)推动与拉动供应链战略的选择
对一个特定的产品而言,应当采用什么样的供应链战略呢?企业是应该采用推动式还是拉动战略,前面主要从市场需求变化的角度出发,考虑的是供应链如何处理需求不确定的运作问题。在实际的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来自需求端的不确定性问题,而且还要考虑来自企业自身生产和分销规模经济的重要性。

图5给出了一个确定与产品和行业相匹配的供应链战略的框架模型。纵轴表示顾客需求不确定性的信息,越往上方表示需求的不确定性越高;横轴表示生产和分销的规模经济的重要性。越往右延伸表示生产和分销的规模经济越明显。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需求不确定性越高,就越应当采用根据实际需求管理供应链的模式——拉动战略;相反,需求不确定性越低,就越应该采用根据长期预测管理供应链的模式——推动战略。
同样,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规模效益对降低成本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组合需求的价值越高,就越应当采用推动战略,根据长期需求预测管理供应链;如果规模经济不那么重要,组合需求也不能降低成本,就应当采用拉动战略。
图5用两维变量把一个区域划分为四个部分。区域Ⅳ中表示的是需求不确定性较低,但规模经济性较重要的产品,日用品行业中的啤酒、挂面、食物油等都属于这一类。这类产品的需求相当稳定,企业可以根据长期预测来管理库存,也可以通过满载运输来降低运输成本,对整个供应链成本控制而言十分重要。此时采用拉动式战略就不太合适,传统的推动式战略反而更有利。
区域Ⅲ表示的产品具有较低的需求不确定性,这表明它是一个推动式的供应链,但同时它的规模经济重要性也低,这表明它又应当是一个拉动式的供应链。许多快速移动的书或CD就属于这一类。究竟是采取推动式战略或是采取拉动式战略,这取决于成本与需求是否确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慎重的分析(本文不展开分析)。
区域I表示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同时生产、安装或分销的规模效益并不十分重要的行业或者产品,如计算机产品,这种产品或行业,理论上讲应当采用拉动型供应链战略。
现实中供应链战略完全采用推动式或完全是拉动的并不多,尤其是从头拉到尾的很少。这就从战略上提出了推拉结合的综合战略。比如说供应链的下游即面向客户端应尽可能提高响应性,因为消费者或者你的客户并不关心整个供应链是怎样运作的,他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定单提出后你的响应速度怎样。所以从供应链运作来讲,应力争做到既提高响应性,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或者说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响应速度。这就要求供应链的一端按照低成本、高效率以及规模经济的要求组织生产和分销,另一方面按照客户要求尽量提高反应性。形成一种前推后拉或者是前拉后推的供应链组合战略。

三、推——拉组合战略的选择

在推一拉组合战略中,供应链的某些层次,如最初的几层以推动的形式经营,其余的层次采用拉动式战略。推动式与拉动式的接口处被称为推一拉边界。

仍以1区域(图5)的计算机为例,虽然其需求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规模效益也不十分突出,理论上应当采取拉动战略,但实际上计算机厂商并不完全采取拉动战略。以戴尔为例,戴尔计算机的组装,完全是根据最终顾客定单进行的,此时它执行的是典型的拉动战略。但戴尔计算机的零部件是按预测进行生产和分销决策的。此时它执行的却是推动战略。也就是说,供应链的推动部分是在装配之前,而供应链的拉动部分则从装配之后开始,并按实际的顾客需求进行,是种前推后拉的混合供应链战略,推一拉边界就是装配的起始点。
推——拉组合战略的另一种形式是采取前拉后推的供应链组合战略。区域Ⅱ(见图5)表示的是那些需求不确定性高,但生产和运输过程中规模效益十分明显的产品和行业。家具行业是这种情况的最典型例子。事实上,一般家具生产商提供的产品在材料上差不多,但在家具外形、颜色、构造等方面的差异却很大,因此它的需求不确定性相当高。另一方面,由于家具产品的体积大,所以运输成本也非常高。此时就有必要对生产、分销策略进行区分。从生产角度看,由于需求不确定性高,企业不可能根据长期的需求预测进行生产计划,所以生产要采用拉动式战略。另一方面,这类产品体积大,运输成本高,所以,分销策略又必须充分考虑规模经济的特性,通过大规模运输来降低运输成本。事实上许多家具厂商正是采取这种战略。就是说家具制造商是在接到顾客订单后才开始生产,当产品生产完成后,将此类产品与其他所有需要运输到本地区的产品一起送到零售商的商店里,进而送到顾客手中。因此,家具厂商的供应链战略是这样的:采用拉动式战略按照实际需求进行生产,采用推动式战略根据固定的时间表进行运输,是一种前拉后推的组合供应链战略。
综上所述,企业在设计供应链时不仅要考虑产品特点、市场需求,而且要考虑企业自身生产和分销规模经济的重要性,只有综合考虑,才能选择适合企业的推、拉战略或者是推——拉组合的供应链战略。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