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7 15:04
创业政策“软硬兼施”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创业教育研究负责人李俊分析说,近阶段上海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给大学生创业较有力的扶持,大学生可以从软实力和硬资金两个方面受益。软实力方面,有了这些政策的扶持,创业学生能够在创业培训、咨询指导中得到智力支持。同时,因为有了政府对创业的宣传和重视,创业者和企业家开始热心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活动。硬资金方面,通过融资、创业基金、房租税收减免等具体的优惠措施,大学生享受到资金优惠,创业压力降低,风险更小。
客观地说,在这些政策的扶持下,大学生创业的门槛,如资金、场地、税收、创业知识等普遍有所降低。比如创业基金的资助对象进一步扩大,政策受益面扩大到本市高校的非上海生源毕业生,以及毕业两年之内的高校毕业生。
创业环境尚待成熟
门槛低了,政策好了,然而一个必须直面的现实是,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零点公司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0.01%。另据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的统计,2006年至今,基金会已投资的293家大学生企业中,有稳定销售收入、利润与一定发展前景的企业仅有50家。
李俊分析认为,目前上海的创业环境整体上还比较弱,主要是在社会文化、市民观念等方面,尚未形成鼓励创业、包容失败的氛围。因此,上海在推出利好政策外,还需加大创业软环境的建设,特别是创业文化方面,给予一个更优质的创业氛围。比如,从2007年开始,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每年都举办创业周,就是营造创业文化和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大学生创业。
不宜盲目创业
创业政策直接受益人大学生,又有何说法?记者在采访华师大时,就听说近期来创业办公室咨询的毕业生比往年多了。上海大学毕业生小俞告诉记者,他们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就听过创业讲座,因此,大学毕业生很清楚创业能享受什么样的政策扶持。但是真正有创业行动的学生很少,只是开个网上小店,或者在学校里搞个社团、做做代理和派送等,仅此而已。
这就带出这么一个问题:既然找工作难了,创业政策好了,那么毕业生为何不敢大胆创业?对此,上海科技创业基金会复旦大学分会负责老师赵文斌认为,比起前几年,目前想要创业或有创业行动的学生多了很多,但创业毕竟是小众的行为,千万不要因为找不到工作就去创业,或者见政策扶持力度大了去创业,这样的想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创业是大学生解决就业的一种途径,尤其在目前就业形势并不乐观的现状下。但是,创业需要资金与经验,大学生还是应该有备而去。赵文斌建议,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可以多向创业基金会咨询,还可以参加创业企业招聘,去创业型公司工作,体会创业的过程,为自己创业打好基础。
相关链接
哪些创业政策值得关注
不久前,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有一系列政策鼓励扶持自主创业。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培训
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培训和见习的力度。各高校要将创业教育列入教学培训计划,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各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要引导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积极落实有关创业培训的费用补贴。
▇咨询指导
加强对有创业意向高校毕业生的咨询指导。区县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与所在地区高校的合作,积极组织开业专家在高校开设创业专题讲座,开展创业主题咨询活动,努力营造高校良好的创业氛围。对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要组织开业专家与其结对子,开展“一对一”的跟踪指导服务。
▇资金扶持
加大对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的扶持力度。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和小额贷款担保对从事科技、创意等各类创业的大学生给予创业前的融资支持。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项目的资助对象扩大到毕业两年之内的高校毕业生。对本市高校的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在提供有效的反担保基础上,也可给予小额贷款担保的扶持。
▇费税减免
对成功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在18个月的初创期内,符合条件的给予有关房租补贴、社会保险费补贴、贷款担保及贴息的扶持。对从事农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根据吸纳就业情况,给予专项创业补贴。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工商登记之日起3年内可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本市高校的非上海生源毕业生在沪创业并吸纳本市劳动者就业的,在申请户籍时予以政策倾斜,有关服务部门免于收取人事代理等服务费用。
下一篇:石碣大学生创业免息贷款最高5万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