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9 10:49
基于众多企业对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的认同,优化整合企业内外部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企业的强烈愿望和需求。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因此得到空前的关注。虽然它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比较短,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它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仍被许多人看好。目
基于众多企业对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的认同,优化整合企业内外部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企业的强烈愿望和需求。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因此得到空前的关注。虽然它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比较短,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它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仍被许多人看好。目前,我国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传统的仓储和运输上。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工商企业今后所需的物流服务中,仓储保管仍是需求最多的服务之一。于是众多物流公司将眼光投向了在这种传统的常规服务上。
但事实是,我国企业今天所需要的仓储服务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仓储定义,但是我国许多提供这种服务的企业仍在仓储的误区里苦苦徘徊。
误区之一 仓储设施供大于求
我国仓储设施近年来发展迅速,年投资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比如1990年我国仓储业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仅为4.2亿元,到了1998年已经为65.8亿元,比1990年增长14倍之多。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显示,我国的生产企业中59%的企业拥有仓库,商业企业中44%的企业拥有仓库。这表明了我国一些行业的仓储设施相对集中。确实如此,目前,我国的仓储设施大量闲置,许多储运企业的库房均出租作它用。但这并不代表我国仓储设施供大于求。问题在于仓储设施已经不符合企业的现代化需求。调查显示,拥有库房和搬运设施的企业的普遍情况是,普通平房库、简易仓库和普通楼房库为主要库种。这种仓储设施陈旧老化的问题正是导致我国仓储表面“供大于求”的主要原因。此外,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还显示,仓储设施不能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是另一大阻碍因素。因此,我国的仓储能力是相对的结构性过剩。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我国仓储业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病。大量的仓储设施却不能满足企业个性化的需求。比如我国对于冷冻仓储需求越来越大,但仓储的现状却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因此,我国的仓储业需要在专业化个性化服务上作出调整,针对市场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以适应企业的市场需求。笔者相信,我国仓储业仍然有着巨大的潜力。
误区之二 “零库存”就是使库存达到最小
据中国仓储协会调查显示,我国84%的生产企业的原材料平均库存期集中在l周至3个月;76.3%的生产企业的成品库存期集中在10天至3个月;72.2%的商业企业的库存期集中在15天至3个月。很明显,它们的库存周期过长,这也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我国,库存成本对物流成本的影响很大,要控制总成本,就要加强库存管理,加快库存周转,压缩平均库存量。过量的库存被认为是资金周转慢,产品积压,供货率不及时的“万恶之首”,因此许多企业盲目压缩库存量,试图达到真正意义的“零库存”。其实,零库存技术 (zero-inventory logistics)是指在生产与流通领域按照JIT组织物资供应,使整个过程库存最小化的技术的总称,而并非单纯的从数量上使得库存为零。
虽然对于众多企业来说,压缩库存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库存占用资金的减少,加快资金周转;库存管理成本的降低;以及规避市场变化而产生的降价、滞销的风险等。但是很多人忽视了这样一个规律:运输成本与储存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关系。当你的库存成本降低时运输成本必然随之升高,二者不可能同时降低到最小值。但是物流对于企业的意义,并不是某一方面或者环节的成本压缩,而是整体资源的最优化,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在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非盲目的压缩库存。
误区之三 仓储就是单纯的储存货物
据世界权威的第三方物流产业咨询顾问公司美国A&A的报告,2000年,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中增值的仓储服务的增长率是最高的,达到23%。可见,以储存增值服务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的市场容量大,增长最快。但是对于我国多数物流公司来说,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仓储的增值服务价值所在。甚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仓储就是单纯的储存货物。
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实力的比拼,而是对资源的把握和运用。这种竞争在仓储环节上显现的尤为明显:不但希望仓储可以提供先进的硬件设备,还要求提供完善的软件管理,使物流与信息流充分结合。企业对仓储功能的延伸──库存管理也将越来越重视,对这种增值性服务的需求今后将会大大增加。因此我国仓储界将或迟或早的经历一场变革。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