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专题>详情页

福州冬至习俗【2010年冬至是哪天】

2010-12-21 14:51

  搓‘米时’搓搓,依奶疼依哥,依哥讨老婆,依弟单身哥。”这是一首福州小孩过冬至时常唱的民谣。歌谣中的“米时”就是福州冬至时必吃特色食品。然而,冬至前夕,记者却发现,不少福州人误把糍粑当成“米时”。

  一些朋友在买“米时”的时候,因为不太熟悉它的读音,就喊买“糍粑”,因为糍粑也是用糯米做成的,圆乎乎的,和“米时”形状相似。读者朱小姐说自己去买“米时”,不管是喊买“糍粑”还是喊买“米时”,店老板给的都是同一样东西。甚至,不少卖“米时”的贩子与一部分榕城市民也认为,糍粑就是“米时”。

  在福州传统小吃名店安泰楼,一位做小吃的师傅说,“米时”和糍粑都是福建冬至节的特别食品,做法上有点区别,但是口感差不多。糍粑是米蒸熟了用石舀捣成糊状的,这种做法在闽北一带比较流行,叫糍粑。而福州一般用米浆直接搓,就叫“米时”。

  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说,“米时”与糍粑其实是差别挺大的两种食物。而且在冬至节的民俗内涵上“米时”也要比糍粑更丰富。”

  “米时”与糍粑的一大区别在制作流程上,“米时”是将生糯米用磨盘磨成米浆,而糍粑是用熟糯米放到石舀、石槽里捣成糊状,然后制作而成,颗粒略粗。另外,以前福州人搓“米时”不一定要搓成球形的,还可以搓成动物、元宝等各种形状,这也可以算是与糍粑的不同点之一。

  从民俗内涵上,“米时”也比糍粑更贴近冬至节。方炳桂说,过去有个传说,有位男子上山砍柴,被母猩猩抓走成亲,后来还生了一个儿子。一天,男子趁母猩猩不在,带着儿子逃回山下,母猩猩悲恸欲绝,孩子也哭闹着要妈妈。当天是冬至节,男子便用煮熟的“米时”粘在门板上,那是母猩猩喜欢的食物,它循着 “米时”的香气而来,最后终于找到了儿子。方炳桂说,他年轻时,还看到福州人过冬至节会把熟“米时”粘上门板。

  为什么不少人会把两者混为一谈呢?方老认为,这可能是一些人不太了解福州民俗文化,所以才以讹传讹。

  冬至民俗 你知道吗?

  在福州,过传统的冬至节有哪些民俗?我们请民俗专家方老来说一说。

  1.冬至节前一晚,全家要围坐搓“米时”,还要唱民谣。因此冬至节也成了团圆节。

  2.搓“米时”时,桌上要放福橘,象征吉祥如意;还要摆上一对胖乎乎的小泥人,寓意“回进宝”。

  3.冬至节当天,出嫁的女儿要赶紧做好热腾腾的“米时”送给父母,略表孝心。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