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网络营销技巧>详情页

2011年中国经济几大悬疑

2010-12-15 15:13

    2011年中国经济何去何从,不仅是政策制定者们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们为之思考的问题。近日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CCES)和金融研究院共同召开了“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研讨会,在全面分析自金融危机以来的宏观经济政策得失后,更是为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进行了总体把脉。

    对于2011年中国经济的几大悬疑,专家们贡献了相关的预测,以及政策建议。

    中国经济是否面临通胀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醒民:2011年到2012年中国将面临通货膨胀。为什么?从四个层面来分析。

    第一,从货币存量与收入及价格的关系来看,从2009年到2010年,短短两年时间里,M2增长率大大高于收入GDP的增长率,这一定会通过价格水平的上涨来反映。而CPI、PPI都还处在较低的位置,则意味着2011年和2012年将是一个持续的通货膨胀。

    第二,货币扩张的通胀效应是客观存在的。2009年的货币存量M2要比2008年增长了27.7%,而收入增长率仅为9.1%,这就是货币供应冲击。而高速的货币供应增长率一定会影响收入和价格的变动。再看M0,M0指的是流通中的现金,M0的增长率到了2010年第一季度为15.81%,增长这样快表明又是一次的货币供给冲击。我们能够避免未来两年的通货膨胀吗?不可能避免。为什么?钱发出去了。

    第三,影响货币存量变动的因素是什么?通俗地说,经济生活中的“钱”很多,企业和个人更容易获得各种贷款,大量的货币去追逐稀有商品、黄金和各种资产。商品、资产价格暴涨就演化为一场全面的通货膨胀。我把这称为“长期的流动性过剩现象”。

    2011年和2012年都将面临一个长期的流动性过剩现象。价格上涨则意味着货币流动速度的持续上升,而累积的货币供应量越来越多,流动性就更加泛滥。流动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现金增长得太快,也就是说通胀预期的基础,是货币供应量的过多发行。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公众对通胀预期的上升会有三个转变,第一个存款向通货转变,定期向活期转变,长期向短期转变。中央银行干什么?只有两个途径,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量,但是,即使这样做了,在短期一年两年之内仍然是通货膨胀。那么,什么时候提高利率,提高多少,都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第四,货币供应冲击的产出增长效应递减。从经济周期理论来讲,2009年的复苏是货币供给冲击造成的。那么货币的扩张是不是能够保持一个很高的增长率呢?回答是不可能。两次的高通胀正是与过快的增长率相关,也是与货币供应量的超速增长正相关,而依靠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不可能长期推动经济增长。

    我认为,中国未来六个季度的经济增长应该是直接下行。因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一定会形成驼峰型的变动,这是规律。总体上可以看出货币供应量与GDP增长率是同向运动的。货币供应冲击是导致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当货币供应增长率下降以后,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将回落到,乃至低于潜在增长率。如果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果将是更高的通胀率,因此我认为2011到2012年必须思考适度从紧。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