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编辑推荐>详情页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会计学哲学 一览明方向(上篇)

2010-12-09 12:06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会计学哲学 一览明方向(上篇)    近两年多来,经过各方面的协同努力,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现有四个类别九个班共307人,其中已有8人晋升为总会计师,7人成为合伙人,5人晋升为教授,6人晋升为博导,5人被纳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被聘为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有200余人共发表了400多篇文章,承担了各类国家和部级科研课题200多项。我们的培养工作在越来越得到会计行业肯定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行业外部的认可;我们在创造一个品牌、形成一种概念、树立一面旗帜,非常不容易。我希望在财政部已颁布的《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十年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几年的探索,使培养方法科学化,使培训过程开放化,使培训工作系统化,多搞一些创新和有效机制,为学员们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这是我第五次来培训班讲课,为了讲好很是费了些周折。好在我正在中央党校学习,尤其是学习哲学,对我很有启发。通过学习,既使我得以漫步在哲学的花园中,沐浴在先哲们的思想之光中,也令我潜心思考会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下面,就哲学与会计这个话题,我谈几点体会。

  会计与哲学之缘

  会计需要哲学,哲学促生促进会计发展。这是最基本、最根本的缘。但两者之缘绝不仅仅局限于此。

  世界是什么?是运动着的物质统一体。这个物质统一体有其自身的根据和表现,即本质和现象。科学用其关于“存在物”的知识解释世界的现象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哲学用其关于“存在”的知识探索世界的本质及现象的内在根据。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西方哲学有不同的解释,中国文化也有不同的说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数”。数是构成现实世界的本原,可以用“数”来解释一切。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都可以用“一”和“多”即“数”来解释。显然。用数来概括世界的本质,使认识和实践在“原始反终”的理解路径上有了贯通的可能,实践中对与物质形态不可分割的“数”的认识和把握,也促生和促进了唯物史观认识论。因此,用于认识世界、表达世界、改造世界的数,把会计与哲学联系得更密切。

  二者目标具有相关性

  哲学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主张探索事物的一般本质,排除现象界中纷繁复杂的情况以及假象混淆和迷惑,力求对客观事物进行普遍正确的认知。会计在对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和报告时,也是追求真实核算、全面反映。一定意义上,真实是会计的核心品质,从这个角度来说,会计与哲学的研究目标具有相关性。

  二者研究路径相通

  哲学是对世界的认识和总结,而会计则是对经济活动的控制和观念总结。会计中“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以及由此形成的账户对应关系,充分体现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哲学思想,借贷关系类似于宇宙中的因果律,而复式记账框架下形成的资金占用与资金来源的对应类似于传统哲学中的阴阳理论;会计平衡的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经济生活中的能量守恒原理;会计上的持续经营假设和哲学世界中的可持续发展则有着某种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会计能在哲学意境中得到沉淀和升华。

  二者研究成果互动

  更进一步地看,哲学阐述的最根本、最普遍的规律,必然指导着会计的进步与发展。哲学之于会计的效用、功用,不是暂时的、片面的、表面的,而是长久的、全面的、根本的。从空间来说,任何会计的理论、方法、实践都享受哲学光环的照耀;从时间上说,哲学将永远存在于会计活动之中并发挥作用;从时空两者的结合来说,哲学既是会计的望远镜,也是会计的显微镜,能够穿透时空之中的一切事物。然而,实际工作中,会计考虑问题往往局限于用小看大,习惯于把哲学当做望远镜,比如由会计看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再到整个行业、经济的发展。但不太注重从大看小,或者说不太注重从经济的发展看其对会计的要求,忽视了哲学的显微镜作用。这是一种不全面的认识论,给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会计是哲学体系在经济领域中的一个样本,它追求真实反映经济活动类似于哲学中的追求真理,它遵循“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方法论类似于哲学的格物与致知,它研究商业语言类似于近代哲学花费大量精力研究“语义学”……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设想,会计理论的重大突破说不定会对哲学发展做出贡献。现在有成就的经济学家大多是学数学或学理工出身的。我希望看到我们领军班的学员们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或哲学家。

  哲学素养提升会计人生境界

  哲学是至高的,具有哲学素养的人可以从中得到许许多多的益处。这些益处,我将其概括为两类,一类是精神境界上的提升,另一类为认知能力上的提升。由于下面还要讲第二类问题,这里我先就第一类问题做些分析。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能“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台湾大学教授傅佩荣先生说,“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对我们会计人来讲,一是较高的哲学素养可以使人心灵自由宁静。“自由”是哲学追求的境界。当哲学把“事物”当做“对象”来观察,进行“形而上”的思考时,就已摆脱现实功利的干扰,这种摆脱就是解放、自由。当自由的意识用以思考、探索、研究世界的事物,冷静地观察、解剖事物,积极地判断、理解和把握必然时,自由的境界就进一步得到提升。当用把握必然获得自由的意识指导改变世界的实践时,就将真正开辟出自由之路。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复杂的世界里,物欲横流,充满诱惑,许多人由于对物质的追求往往使生活日趋繁杂,心为物役,身为形役,成为外物的奴隶却浑然不知。相反,对于哲学素养高的会计人而言,应当不被琐屑的生活所缠绕,更不沉溺于简单的物质追求。应当在哲学睿思的引领下,冷静地观察、深入地思考,理性地分析外界的复杂现象及其千变万化,在生与死、有与无、断与常、心与物、利与义的选择上,摆脱纠缠、解放自我、举重若轻、辩证应对、远望未来、泰然自若;参悟人生的意义,理解生命的真谛,心灵进入自由的境界,宛如驾驶一叶扁舟流连在风平浪静的湖面上,闲适、惬意而知足。二是较高的哲学素养可以让会计人的生命绽放光芒。“至善”也是哲学追求的境界。当哲学强调实践理性对现实世界进行价值评判时,就要求在历史中人的生命及其生活树立起自尊自主的自我意识,它不仅要能审视现实生活的合理性,而且要能判断把握生活发展正确方向的主导因素;它不仅要能批判现实面向未来,而且要能在否定中肯定主导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因素,使得生命在追求价值命题的“意义”中绵延和绽放光芒。对于一般人而言,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许多情况下要么心浮气躁,要么随波逐流。相反,对于哲学素养高的会计人而言,应能自觉遵循理性法则、伦理法则,在美与丑、善与恶、荣与辱的评判和选择上,始终以善论美、以善为荣;应能把人生看做一个为了他人、为了行业、为了社会不断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应能为了自己的理想和钟爱的事业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把自己的生命融入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中,求得人生价值和精神世界的升华。当然,他们在工作和事业中所体现出的人生价值,也必将得到社会更多的承认和回馈。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