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9 12:00
中职《经济法》冲刺策略
主持人:那对于这次经济法的知识结构是什么样的呢,又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刘春霖:各位考生要注意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科目的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中级《经济法》的内容体系可以归纳为四块内容:(一)总论,包括经济法调整对象、经济法律关系、法律行为与代理、经济法的实施。(二)市场主体法(企业法),主要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破产。(三)市场行为法主要包括票据、证券、合同。(四)财政法,主要包括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为,总论是后面经济法知识的基础,是对后面三块内容共性的抽象和概括。比如法律行为、诉讼时效等是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等市场主体和市场行为都涉及的内容。市场主体法所涉及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等市场主体是合同、票据等市场行为的实施者。财政法主要体现的是经济管理关系。鉴于此,考试中的命题就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如“公司”签订“合同”,运用“票据”付款,发生争议进行“诉讼”甚至进入“破产” 程序。这样一个综合题,可能涉猎教材中四、五章内容。考生必须注意把握不同章节内容的关联性。
主持人:考生在考前复习时应该抓重点和疑点,如何查漏补缺并且很好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刘春霖:建议考生特别应当掌握和了解考试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和“考试内容”,有针对性地复习。对于“基本要求”,要注意区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考生对相关知识点全面、系统掌握和熟练运用,并能够分析、判断和处理实务中相关的问题;“熟悉”的内容,要求考生对相关知识点准确理解和运用,并能够解决和处理实务中相关的问题;“了解”的内容,要求考生对相关知识点做到一般性理解即可。在复习备考中,考生应当在考试大纲确定的考试范围内全面掌握“考试内容”,同时应当熟悉“考试内容”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准则、制度以及相关规定等。
主持人:对于一般考生来说抓重点和疑点都是可以做到的,那对于底子比较差的考生来说查漏补缺应该有点难度,对于这类考生应该怎么办呢?
刘春霖:对于基础好的考生来说基本上考试不算什么问题,但底子差的确实应该在考试前期做好应试的准备。中级的考生多是在职并在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从事会计工作一年以上的或取得博士学位者(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Q吧) 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 5、取得博士学位。 )。以我带过的安通学校会计中级辅导班为例:程度高或底的都有,很多优秀的考生为了更有把握考过从而节省之后的时间都想一次通过。没有把握的考生我还是建议去报一个辅导班,一来不懂能现场请教,二来可以结识同伴共同努力,第三就是不至于自己没有方面的去查漏补缺。
主持人:考前如何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对于模考测试能否在短期内有显著提高呢?
刘春霖:考生在准备2008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过程中,应当有的放矢。
注意经济法的特性:
一是记的内容较多,但决非“死记硬背”! 经济法确实需要大量的记忆,但不能枯燥地死记硬背。学习的方法有:一是要注意多归纳,往往好多章节的一些有关数字、时间、比例等具有可比性,通过联想、画表、找异同点等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
二是多举例,很多命题和法律规定,并不需要你原封不动地背过,而是只要自己知道基本思路即可,通过举例不仅真正领会法律规定,而且在面对考题时往往会知道如何想如何答。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