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编辑推荐>详情页

民营企业如何二次创业?

2010-12-01 16:15

民营企业如何二次创业?


  如果说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中的核心命题是:减轻历史包袱、激活人才潜力、对传统的组织、僵化的管理进行变革的话;那么对于出身草根的民营企业来说,靠灵活应变的市场营销发家之后所面临的核心的命题则是:从无组织到有组织,从无管理到有管理,吸引人才,实现组织的系统化和管理的规范化。

  在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过程中,在生产规模扩大、市场区域不断延伸、业务走向多元化、组织架构重新调整等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必须依赖有力的管理形成对于组织的内部支撑,依赖流程化和精细化管理形成顺畅的、科学的机体,才能成功完成二次创业。

  做大企业总部,建设知识型组织

  以往的民营企业,往往除了打工仔、打工妹和必要的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师傅’以外,承担管理职能的除了老板就是老板的七大姑、八大姨。除了‘可信’,其实很难真正胜任管理和领导的重任,有的时候,农村里‘靠着大树好乘凉’和‘你吃肉来我喝汤’的习惯思想使得这种近亲管理者的‘可信度’也很值得怀疑。更多的时候,老板的兄弟姐妹和老婆家的大舅小姨各分势力范围,互相嫉妒、制肘、争斗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这样的民营企业很容易形成一种‘说了算的老板’依靠‘拍脑袋’决策,依靠‘拍桌子’管理的陷阱而不可自拔。一方面企业家在事业心、视野、经验、智慧和管理能力上,在企业中鹤立鸡群、一枝独秀;一方面大多数的决策甚至管理细节的拍板集中在企业家身上,他成了信息主要的汇集点和中转站,也是管理上最大的瓶颈,其他管理者闲得要死,企业家累得要死;同时企业家一方面觉得企业里无可用之人,一方面来了能人又不信任;一方面抱怨自己忙得要死疲惫不堪一方面却乐此不疲不愿放权。从而企业家的视野、精力、经验和智慧限制了整个企业的视野、精力、经验和智慧,而企业家个人的决策等风险等同转变成了整个企业的风险。

  而在民营企业的二次创业中,把研发、设计、营销、财务、采购、行政、人力资源、法务等职能落实并强化,把相关部门及岗位专业化,做到职责明确,因材善任,则是绕不开的一次转变和跨越。而这样的转变和跨越首先需要企业家自己改变意识、转换脑筋。这样的转变需要民营企业家摊平管理内容,将不同的管理责任和项目责任赋予下属,在团队建设上作大企业总部,在组织建设上着手建设知识型组织。民营企业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着眼长远、培养人才: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走向更高的层级,从单纯的制造加工能力走向具备品牌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项能力的组织。为此,民营企业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要着眼长远,建设良好的组织环境来培育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不但留得住人才,而且是要打造精英,把“兵”变成“将”。有远见的企业甚至会尤为重视对大学生的招聘和培养,所谓一张白纸好做文章,通过大学生和企业的磨合,让他们融入企业,成为在企业中成长起来的职业白领和业务骨干。

  虚怀若谷、引进职业经理人:民营企业管理者需要重新审视自己,集权集于一身只能将自己压垮,“名不副实”的岗位缺乏执行力。企业家需要建立信任、敢于用人、乐于带领队伍,将一些重要的职权交给自己的“将领”,将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比如技术、设计、品牌)交给职业经理人。虚怀若谷,给予职业经理人权责,驱动他们的能动,打造企业的团队。

  信息化推动知识型组织建设:民营企业实现信息化,是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关键议题。生产和营销的业务流程化和精细化管理往往通过开发实施ERP、CRM来支撑,而做大企业总部、建设知识型组织则需要通过建立协同平台:构建企业门户,能够将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设计、现金流、存储、营销等各个环节整合到一个平台,能够带来管理模式、运营模式的裂变;构建企业2.0知识社区,推动组织扁平化、决策知识化、响应敏捷化,实现业务协同中的知识管理,将业务过程中个人的知识经验沉淀为企业的知识资产。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