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专题>详情页

张近东:苏宁电器【老板成功创业经】

2010-11-03 16:01

张近东:苏宁电器

此前的苏宁亦具有很强的攻击性;不过这种攻击性基本是一种行业式的特性。过去的十年间,家电连锁零售业一路向前狂奔,跑马圈地,价格革命,厂商博弈,兼并收购。而较之竞争对手的更为激进的狂奔突进,苏宁的攻势之中,始终有着保守之姿。

对此,作为董事长张近东认为,目标决定路径,做企业就像盖房子,如果“建筑师”的目标是百层大厦,那么打地基这个环节是急不来的。在人们习惯了苏宁追随者的身份标签时,2007年,在清华大学一场公开的零售业论坛上,张近东放言:三年之后,苏宁将全面领跑。两年过后,以可考的上市公司的营业额为度量指标,苏宁电器超过国美电器,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我不会乱说话的,我们的3年领跑目标是基于自己能力做出的判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企业尤如是。苏宁电器的“自知之明”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张近东过去十年在公司管理制度上的苦心经营,其中主要是在系统与人员上的蓄势。制度建设,这一最为基础的公司管理问题,却由于家电零售行业整体式的江湖气,而常常为个体公司所忽略。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零售的本质即流通的效率,零售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其商品和资金的周转率。而这涉及产业的多个环节,并非零售商一己之力所能及。若单纯依靠简单粗暴的低价策略,则有涸泽而渔之弊端。零售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依然是取决于:如何通过系统的收集、分析消费者的需求信息,进而将之传导到上游的生产商,形成合理的生产计划?如何通过物流系统的合理规划,让消费者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获得相关产品?

苏宁所构建的后台系统以及早年建立的四大人才储备工程(“1200人工程”、“百名店长工程”、“中层管理梯队工程”、“千名维修技术蓝领工程”),则让苏宁的管理层相信苏宁在上述两方面厚积薄发的能力。对此,苏宁的管理层难掩自我优越感,用总裁孙为民的话说,“苏宁的后台至少领先同业者三年。”张近东甚至认为,苏宁的后台并不比全球最大的家电零售商百思买逊色。

苏宁在系统上的自信,影响到他们对于新进者的威胁的估计,比如,对于过去两年内快速起飞的电子商务。但张近东认为,不应该夸大电子商务的作用,只要不忘零售本质,如履薄冰,进攻亦是防守,反之亦然。

可以预见的是,家电零售行业依然是在“圈地”发展之中,未来几年中,国际大寡头的持续投入以及新形态如电子商务业的发展,行业格局依然充满变数。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