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8月31曰星期五的晚上,对于伦敦来说,这一晚显的异乎寻常的湿冷。凌晨3点半,刚刚爬起床来要去码头上班的工人查尔斯,在街头白教堂( White chapel )附近一个街角惊恐地发现了一具女尸。查尔斯跌跌撞撞地跑上大街大声呼喊夜巡的警察,数分钟后一名叫康斯坦布尔的警察随着查尔斯来到了女尸的身边。
到了中午,法医已经完成了验尸报告,结果让负责此案的巡查员阿勃兰斯(Inspector Abberline)大吃一惊,报告上称“死者脸部瘀伤严重,颈部被至少被割了两刀,部份门牙脱落,下腹与阴部曾被戳剖,肠子被拉出腹腔外,判定为六到八寸之轻薄利刃所为。”很明显这决不是一起普通的凶杀案。同时死者的身份也得到了确认。死者为时年42岁的玛丽安-尼可拉斯(Mary Ann Nichols),曾是一个漆匠的妻子有过两个孩子,但曰后和丈夫不合而分居为了维生成为了妓女。
于是在“反犹情绪”的影响下,当时舆论都怀疑可能是一个东区的犹太难民所为。然而警方除了伊丽莎白这点含糊不清的目击报告,几乎什么线索都找不到,而当时刚刚起步的指纹调查几乎也帮不上任何忙。只是警方由于作案的手法,怀疑凶手一个精通解剖学的医生。玛丽安陈尸处百码外即是皇家伦敦医院(Royal London Hospital)的庞大建筑,于是随即警方中有人推论凶手可能就是附近的医生,当地的几名医生甚至因此被便衣警察跟踪很长一段时间。
给亲爱的主编:
通说伦敦的警察们宣称他们搜查已上轨道。这真是可笑。我生平最恨出卖肉体的女子,我会坚持惩罚她们的行为。上次那名女子甚至连哀鸣的机会都沒有。我是因为喜欢杀人而杀人,下次我会割下她们的耳朵送给你们!我的刀子又要作怪了,就让它好好享受一下吧!那些警察说我是医生,哼,哈哈。
最后的署名:开膛手杰克(Jack the Ripper)
另一个则是“皇室阴谋论”,这牵扯到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孙—卡莱恩公爵(Duke of Clarence,本可能成为英王,但因流行性感冒死于1893年;谣传曾秘密与一低阶社会画坛模特儿也就是死者中的一位有染,而他也是共济会的成员之一,连续凶案共济会成员为掩饰卡莱恩而为,至今仍有很多人认为白金汉宫和开膛手杰克或多或少有所关连。这也是导致最后调查失败的重要原因。
而之后不久成名的推理小说家柯兰-道尔用自己“福尔摩斯”般指出其可能是一个是个乔装成女人以避人耳目的男人。之后又进一步发展为开膛手杰克可能是个接生婆,最后干脆有人把Jack the Ripper该为了Jill the Ripper。到了1994年还传出过所谓“开膛手曰记”事件,结果又被认定为伪造之作。最近美国女作家帕特里夏·康沃尔经过一年多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DNA鉴定等等现代科学医术,写就一部名为《疑案了结——一个杀手的肖像》的小说,初步断定英国印象派画家沃尔特·西克特就是那个名叫杰克的“开膛者”。这本书2002年11月在美国一出版就成为畅销书,仅在美国就售出了75万册,也许他是对的。
杰克成为了历史最骇人听闻的罪犯之一,但是他却能奇迹一般可以做到全身而退,过了一个世纪仍然对其猜测颇多却始终没有有说服力和证据地指出谁才是真凶。开膛手杰克,一个百年的犯罪史上神话,更形成为了一种所谓的“开膛手情结”长久地伴随着西方人的生活。从这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窥测出些许西方人的性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