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4 11:21
后金融危机时代,以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招商局集团为代表的四家航运央企,作为中国航运界的领跑者,它们有所为与不为的战略和选择皆被人们关注。事实上,今年以来,它们的一连串动作就多次释放央企整合将加快、市场面临低成本扩张机遇的信号。
● 着手新一轮船队扩张
当大多数航运企业还在观望冷却后的船舶建造市场时,财力雄厚的航运央企已着手新一轮的扩张。
3月30日,中远航运与中船集团属下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江苏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一举签订了总数为10艘2.7万吨级新型多用途船建造合同,轰动业界。
中海也不甘示弱,积极投身船队扩张。在油轮船队方面,中海今年将接收4艘超大型油轮(VLCC),计划在年底形成12艘30万吨级VLCC的船队规模,增加一倍以上的运力;在散货船队方面,中海在2007年就加大了30万吨级和20万吨级矿石船的建造,陆续签下了16艘矿石船的建造订单,目前正在陆续交付中,今年又将接收4艘23万吨级大型矿石船。
而在市场的另一边,主要从事能源业务的航运央企招商局正试图从老旧油轮船队中脱身。受限于相关国际公约和规则,从去年开始,招商局旗下的招商轮船就接二连三地卖船。
一连串“造船”与“卖船”背后,具有资本优势和信贷优势的航运央企,在船价高点没能进行扩张,却在行业低谷转暖之际实现了低成本扩张。
● 加紧投资国内码头
除了做好海上运输主业外,航运企业投资码头业已经成为业内通用的发展模式。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市场有利时机,航运央企在今年低价收购码头的成功案例,可谓精彩不断。
行动最为迅速的无疑是近些年在长江沿线频繁布局的中国外运长航。今年年初,中国外运长航在与中远的争夺中胜出,将南京港顺利纳入战略阵营。接着4月份,中国外运长航又与重庆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全方位参与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以及大西南综合交通枢纽的开发建设。
再观致力走“集装箱、油轮、散货船队协同发展”之路的中海,于1月16日携手宝钢等6家投资主体发起设立烟台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股烟台港,久悬不决的烟台港重组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此举也标志着中海的物流产业链条又向北延伸了一城。
从中远、中海等四家航运央企在国内港口码头之间的投资举动中可看出,它们投资的大多数港口,都是中国未来集装箱发展的热点区域。更重要的是,大型航运企业正在转变思路,积极向国际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服务经营人迈进。
● 重组整合大提速
“中远集团‘直控’中远航运”、“中海整合旗下中海发展折价受让华海石油运销公司50%股权”、“中国外运与长航重组合并获国资委原则通过”……这类接二连三曝光的新闻,将航运央企隐于幕后的重组整合行动再次推到台前。
中远航运在4月份公告称,经国资委批准,公司50.13%的股份由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无偿划转给中远。此举表面上看是中远航运由“孙公司”升级为“子公司”,实际上是中远整体上市大势下的伏笔。
有分析认为,在中远航运整体吸收广远公司的资产后,下一步随着上市公司“资本惟一平台”进一步得到夯实,中远航运作为中远优质资产被纳入上市公司将只是时间问题。
好戏总是连台。就在中远整体上市进入微妙阶段之际,中海发展也发布公告,公司于5月17日与关联方上海海运(集团)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向上海海运收购其所持有的华海石油运销有限公司50%股权,价格为1.45亿元。
分析认为,收购标的公司经营乏善可陈,收购或只为整合中海旗下资产。中海发展收购该部分股权后,可利用自身资源,为华海公司寻找长期稳定的客户。同时,随着近期国际油运市场需求逐步好转,运价回升,未来业绩将有所改善。
站在时已过半的2010年回望,航运央企的务实举措表明它们正在按照国资委给央企今年划定的“重组、并购以及提高企业竞争力”三项重点任务,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加快整体上市步伐,暂不具备条件的则优先做强上市公司。
br>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