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2 17:07
热火朝天之后,留下一片狼籍
彭总监是被“坑”进天籁公司的:上任第一天,面对的不是董事长曾经描述的那番景象,而是公司业务潦倒、满目疮痍、漏洞百出的发展残局。
天籁公司是一家音响制造与销售公司,具有一定的生产和经营实力。但是,由于市场竞争的变幻莫测,加上当前中国音响市场鱼龙混杂,高、中、低档音响品牌或产品都挤爆市场,天籁公司的自有品牌几乎上已经变成了“植物人”,公司就靠国内外的OEM单来维持生存,虽然生存没有什么问题,但也好不到哪里去,用员工的话说就是“苟延残喘”的活着。
公司管理层当然也不希望“苟延残喘”的生存着。为此,于2003年大张旗鼓地进行制度革新、品牌升级、服务提升……并将某知名音响品牌公司的营销总监高薪挖过来,主持大局。此营销总监迅速带着一批人马过来,抛出的整个营销方案也比较大气、全面——新员工、新局面、新工作(品牌全新升级的工作),加上极具鼓动性的演讲,使得整个公司的新老员工迅速热血沸腾、精神焕发、干劲十足、积极性特高,工作效率提高数倍,概而言之是干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但是七、八个月过后,系列问题开始出现了,热情开始消退了。出现的问题如:产品方面,功放的技术指标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被查处及通报批评,音箱的音质被普通消费者都能听到其播放时的“异样”,外形更被指责为抄袭其它品牌的音箱产品,而且极不高明——低于其品牌音箱的外形设计,只能算是菜鸟级抄袭;品牌塑造方面,把天籁品牌塑造得“四不象”,内部员工不明白它是一个什么样的音响品牌,代理商听来听去、看来看去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音响品牌,消费者更不用说啦;渠道方面,开拓和维护工作都做得极端的失败——公司新招了近30名区域经理,每天拿着一百多元的补助,在多个片区跑,但七个多月后,才成功找了二十几个代理商或加盟商,远远低于成功建立起120家专卖店的预期目标;销售方面,更是一塌糊涂,就算是“圈钱”也只圈到了100多万元,而营销部的营销费用都已花了400万元开外了……空降的营销总监看着情况不妙,在公司管理层未正式下令辞退令之前,拍拍屁股一走了之,留下了一片狼籍,一个发展的残局……
在这之后的两个月,彭总监与天籁公司的董事长进行了多次接触,都被双方的谈论所佩服,并参观了天籁公司的工业园和营销部,表面上一切都非常地好,加上董事长诚恳、鼓动相加的言语,使得彭总监很快便动了心,双方愉悦的达成了聘请合作关系。一周后,彭总监正式走马上任,担任天籁公司的营销总监。但一“深入”工作,天籁公司的发展残局就逐步裸露在彭总监的眼前——这与公司董事长曾经的描述完全是两回事,顿时有一种被蒙骗的感觉。
彭总监开始有点“热血沸腾”了,想找董事长去理论甚至是对质了。但转而一想,工作合约已经签订了,三个月的试用期肯定是要做完的,何况公司正遇到难题,正适合我这种喜欢挑战难度的人去攻克,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了,何不心平气和、踏踏实实地把它做好呢,正好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猖狂”的个性与实力啊!
面对残局,彭总监该如何快速、有效地去收拾?
寻找“瓶颈”:到底卡在哪里
天籁音响的渠道已经严重畸形和萎缩了,月销售额更是跌落到了谷底,甚至连上班的员工都垂头丧气,展现给对方的是一副苦瓜脸。问题就像一把锁,有锁就有其打开的钥匙。天籁音响既然已经到了这种“伤残”地步,肯定有导致其形成这一地步的大大小小的原因,同时,也蕴藏着解决这些问题的种种方法。那么,天籁音响渠道开拓不力、产品销售欠佳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即它们的瓶颈是什么,到底卡在哪里?
彭总监首先整合了营销队伍,使大家对各自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从而改善了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然后,对天籁音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逐步地“扫描”和“抽筋剥皮”式的诊断,发现了天籁音响所存在的发展“瓶颈”,找到了其残局形成的根源。
部分“瓶颈”问题如下:
1、产品制造“基本功”不扎实,创新力度不够,受到代理商的拒绝,阻碍了渠道开拓;
2、品牌塑造没有精要化、传神化和实用化,让人不知所云,因而被人推定为杂牌;
3、品牌宣传资料粗制滥造,主要表现为内容混乱,要点没有或不突出,以及印刷质量差,当代理商还没有仔细翻阅,就已将天籁品牌拒于门外了;
4、部分区域经理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去寻找客户,开拓市场,空跑了市场,做了无用功;
5、有一小部分区域经理“循私舞弊”或者“开小差”——拿了出差费回家睡大觉,或者去旅游,或者一身兼2-3份职,而不把心思放心天籁音响渠道开拓的重心上,严重影响了渠道开拓工作的展开。
彭总监通过“卧底”式的查询和深度分析,把“瓶颈”问题一一裸露在营销团队人员的面前,同时也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那么,彭总监是如何把天籁音响渠道开拓工作中存在的“瓶颈”一一打破的呢?
上一篇:五年悬案--一个真实的案例分析
下一篇:蓝光CRM咨询手记(上)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