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创业政策>优惠政策>详情页

鞍山市:完善服务体系 创建创业型城市

2010-06-22 09:50

        鞍山市委、市政府在2002年将创业工作纳入到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之中,提出了"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的工作思路,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创业的政策与措施,成立了鞍山市创业服务中心,建立起较完整的创业服务体系。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方针,鞍山市将创业促就业作为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在全市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开创了鞍山创业促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一、目前开展的创业服务工作内容及成果

  鞍山的创业促就业服务体系包括市创业服务中心和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创业服务网络。市创业服务中心占地面积8000㎡,建筑面积12000㎡,包括创业服务大厅、创业培训教室、创业项目展室、创业项目洽谈室、资料室,以及建筑面积达8500㎡的创业实验场所和孵化基地,总投资达1500余万元,是集创业服务和创业孵化于一体的多功能创业服务平台。中心设有《再就业优惠证》办理、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工商税务咨询代理服务、小额贷款、培养创业带头人、企业认定、政策咨询等9个开放式服务窗口,并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县(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联网,实现网上办公,提供政策、信息、项目、培训、贷款、场地等一系列便捷的创业服务,实现了办公"一站式"、服务"零距离",为失业人员打造出一条实现创业梦想的绿色通道。今年,市委、市政府又在达道湾工业园区新建鞍山市创业孵化园,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即将投入使用。

  几年来,全市共培养出4600余名创业带头人,带动就业3.6万余人,实现了"一人创业带动多人就业"的倍增效应。部、省、市领导多次到鞍山检查指导创业工作,对市创业促就业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2003年,被原劳动保障部列为全国十家创业示范基地之一,并获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等荣誉称号。2009年,被列为首批82家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之一。

  二、有关创业服务工作的经验做法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鞍山特色的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扶持和创业孵化"四位一体"的创业模式。

  (一)开展"对接式"创业培训,培育创业主体

  根据原劳动保障部安排,我市率先引进了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项目,面向社会对各类创业者开展创业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努力实现"5个对接",即"意识培训与能力培训对接、能力培训与实际训练对接、创业培训与专业知识对接、创业培训与创业项目对接、创业培训与融资服务对接",从培养创业意识和能力入手,传授创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失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同时,积极树立和宣传创业典型,引导和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几年来,共开办SYB培训班160余期,培训学员7600余人,其中近4000人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带动就业约1万人。

  (二)提供"个性化"创业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

  我市实行"一人一策、一企一策"的帮扶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为创业者提供开业指导、项目推荐、信息查询、咨询服务、企业诊断等。市创业服务中心建立了创业项目、创业企业和产品数据库,以及创业典型和创业成果展室,设立了创业指导 "一条龙"服务窗口,为创业者进行"一对一""零距离"的创业指导,免费为创业者提供信息服务,并为失业人员创业提供工商、税务等代办服务。同时,由劳动、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及有关专家组成创业服务专家志愿团,免费提供咨询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创业者的成功率。

  (三)实施"特区式"孵化,培育创业带头人

  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建筑面积达8500多平方米的"鞍山市创业孵化园",使创业者享受"两免费、三优先"的优惠政策,即"免费提供创业场地、免费参加创业培训,优先给予创业指导、优先办理开业手续、优先提供创业扶持",实现了创业者、创业项目、创业环境等要素的优化组合,成为创业人员实现创业愿望的"特区"和创业企业发展壮大走向市场的"孵化器"。几年来,市创业孵化园已成功孵化40户企业,开发就业岗位3500个。

  (四)实行"零距离"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

  我市已建立起完善的四级创业服务网络,县区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创业促就业工作,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平台设创业服务窗口,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后续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建立起创业人员档案和信息库。针对创业人员创业初期遇到的办理手续部门多、周期长、程序复杂等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的理念,组织工商、税务及金融等相关部门进驻市创业服务中心,开设专门窗口,在政策解答、工商登记、税收减免、金融信贷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人性化的"零距离"服务,扶持他们走上自主创业道路,并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三、有关创业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这几年的工作,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失业人员创业贷款难。原因是很多失业人员不具备贷款条件。建议将资信担保人员条件适当放宽,即从现行的财政拨款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扩大到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工作人员,以及信用良好的企业法人;建立补偿机制,对非市场或不可抗拒等原因造成创业失败的,创业者所贷款项经相关部门和专家认定,应予以核销。

  二是缺乏创业测评制度和标准,创业风险较大。建议健全测评标准;建立创业指导师制度。

  三是创业工作组织体系不完善。目前,各地负责创业工作的部门不统一,功能设置也不尽相同。建议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创业工作,并做到统一机构名称,统一功能设置,为深入开展创业促就业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四、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

  我市将坚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市场引导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政府促进创业"原则,建立健全市、县(市)、区劳动就业服务局的创业服务机构,设置创业培训、创业指导、信息咨询、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创业孵化、政策扶持、跟踪服务等功能,并在街道(乡镇)、社区等基层劳动保障平台设置创业服务窗口,公开创业工作规范与程序,同时配备综合能力强、服务质量高的人员从事创业工作。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帮扶中心设置创业服务窗口,以建立起面向社会、多层次、功能完备的"一条龙"式创业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深化"四位一体"创业模式,强化"1+X"就业模式和创业模式,发挥部门联动机制优势,发扬典型的示范作用,完善创业促进就业机制,为创建创业型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