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7 15:12
据报道,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透露:截至去年底,上海市高技能人才总数超过18万,占技术性从业人员比重达到12%,而2003年初只有6%。到今年年底,上海高技能人才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可以实现。 今年以来,传媒不断报道一些地区遭遇了民工荒、技工荒,尤其是高级技工的缺乏。与此相对照的是,上海的技能人才却不减反增。 为何技工荒的问题能在上海得到逐步解决呢?主要还是观念问题。闹技工荒的地区大都忽视了企业内部的技工再教育,而上海的企业大都重视对内部职工的再教育,因此而尝到了甜头,笑到了后面。 如今新一代的技术工人的成长环境不同,大多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洗礼,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如果说从前的技术工人外出务工仅仅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那么新一代技术工还带着对工作环境和前途的发展追求,因此特别重视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这实际上与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是同步的。换句话说,企业要适应市场的新局面,就必须不断创新,就需要不断对企业内部的技术工人进行“充电”,而再教育则成为了他们发展中的最关键因素。 据统计,上海企业对“灰领”(技术工人)项目的培训,占了所有培训项目的八成左右,且参加培训的人数占企业职工总人数的50%以上。去年上海市级公共实训基地运作也成效显著:全年共承担实训、鉴定29.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9%。 政府方面同样关注技能教育的问题。上海各级工会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也有效地提升了职工技能水平。市总工会连续几年开展“百万职工大练兵”活动,实施“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四位一体的新机制等,营造出一个企业为主,社会齐心协力的再教育大环境。 正是如此良好的再教育环境,既输血又重视再造血的思路,使大上海的高级技工人才开始止跌回升。而反观内地不少省份,对技工的培训依旧停留在“招工”的层面上,一味只以高薪招收已成熟的高技能工人,而对普通的技能工人或民工的待遇却很低,根本谈不上对他们进行再培训,这说到底还是目光短浅,舍不得花钱,一种小农意识在作怪。如此一来,出现技工荒也就不足为奇了。 |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