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2 10:21
在管理上,对最高境界有很多种看法,有人说是“无为而治”,有人说是“制度决定一切”,对于小企业而言,或者学习从管理中“偷懒”更实际。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轻松管理、快乐工作”。
“机制杠杆”是轻松之源
“给我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可以移动整个地球。”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的这句名言,使其获得了“力学之父”的美称。“机制杠杆”是轻松管理的源泉。这四个字是管理者必须牢记的,海尔CEO张瑞敏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有记者问:你能用一句话总结概括你驾驭海尔成功的秘密吗?张瑞敏答:我最重要的是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我每天面临的市场风险、市场危机转移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张瑞敏所运用的就是“机制杠杆”———合理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木桶理论”到轻松管理
在传统观念看来,一名管理者一年干十多件、几十件甚至上百件事情是比较正常的,而才干几件事情是不可想象的。但这正与“轻松管理”的理念相悖。尽管我们认为轻松管理是一个不轻松的话题,但轻松管理并非不去管理。其实,轻松管理首先需要制定一个目标,譬如员工个人每年也可以为自己定制一个或几个目标———结婚、买房、培训、升职等。一位已经达到相对高层的经理人,只需要制定、实施年度计划、目标,而不是凡事亲力亲为。
同一动作不断反复达到轻松
管理者轻松了,公司的业务怎么发展?这是任何一家梦想成长的企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单纯靠激励行吗?答案显然是“不能”。 一个刚创业的民营企业小老板每天考虑的是企业怎样才能成为“明星”,如何进行市场扩张、如何树立产品的品牌、如何迅速打开知名度。而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大老板所想的就是怎样成为“恒星”,如何让企业持续稳定地增长、突破瓶颈、避免成为“流星”。公司实现轻松管理最重要的理念是“做同一动作不断重复———减少执行偏差”,因为,当员工们在一起不停地做不同的事情时难免会出现“乱哄哄”的现象,而制定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再进行系统复制才是企业产生“核裂变”的原动力。如麦当劳可以将自己的开店模式在全球复制,其他连锁经营方式也是如此。
数字化管理更轻松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管扩张,员工和企业的信息都在不断的增长。管理者每天需要去分析库存数据、财务数据、销售网络、产品生产流程、品质数据和售后数据等。依靠单纯的脑力您真能应付过来吗?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早在1999年金蝶集团董事长徐少春就提出了数字化管理的概念,深刻阐释了管理新生活的内涵。同时金蝶也在不断的推出一系列的数字化管理产品,针对不同角色用户的管钱、管货和管客户系列的产品大受市场的青睐,以在线进销存,在线客户管理为代表的saas新模式,更是进一步地推动了数字化管理的进程。现在您可以随时随地动下鼠标就能了解到企业的所有运转信息,配合智能的决策信息系统,可大大的提高了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做到真的轻松管理。
管理措施有效么?
如今的中小企业都会有不少奖惩措施来保证管理的有效性,但是,无论大、小老板都会碰到的管理头疼现象是,员工抗拒公司制定的发展计划,例如:拼命解释———上级交代的事情不做;寻找借口———上级交代的事情做不好;推卸责任———上级交代的事情不好好做;不听指挥———上级交代的事情做不到位;故意捣乱———上级交代的事情遗忘拖拉等等。
碰到上述情况时,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管理平台。传统的管理是命令式、压迫式、强调不能式,结果是什么事都只能老板做。我们认为,轻松管理的核心是:通过他人的努力把事情做好。我们可以用“狐狸”和“刺猬”的寓言来形容两种不同的管理效率———传统管理是狐狸,一种狡猾的动物,能够设计出复杂的策略偷偷向刺猬发动进攻,但刺猬受到攻击时,立即缩成一团球,浑身的尖刺指向四面八方(非常简单);狐狸知道很多的事情,但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情(有效保命)。轻松管理的本质就是简单,越简单越有效。企业管理者要尽量做“刺猬”而不是“狐狸”。
有效的管理措施,通俗来讲就是,要分级管理,不越级问事;多想多看,少说少干;大事聪明,小事糊涂;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事事追求“尽善尽美”。
轻松管理常见问题
问:实际上,所谓的轻松管理,我感觉好像更多是老板一个人轻松,管理者并不轻松。因为老板把自己的压力分解给了企业的中高层,自己只做决策,让他们去做执行工作。那么真正是谁在轻松管理?
答:所谓老板轻松,其实不是的,只能说他是相对轻松些。有些企业的老板认为,如果管理者不轻松,就表示企业可能有问题;如果管理者轻松,就表示企业运作比较正常。当然,这些管理者自己感觉也确实是不轻松的。因为,做到一定程度的职业经理人,他考虑的已经不是“你要我做什么”,而是“我自己要做什么”。比如说老板一般不给我指标,往往是自己在制定业绩指标,因为我知道自己要做的是什么事情。
问:公司给员工提供了一本共同的激励斗志的书,但是却没办法执行下去,因为书中没有提到具体的方法,请问现在该怎么办?
答:这和所选择的书的特点有关系。如果书的内容以概念性东西为主,那可操作的东西也就少了。像我们企业提供的书,里面告诉了你要怎么做、怎么评估,很详细地告诉你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就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所以,这就需要你去不断尝试、试验,直到找到合适的方法和操作办法。
问:我们公司正在实行末位淘汰制度,但现在排在末位的员工是公司某高层的亲属,所以不好直接淘汰,请问这样的问题我该如何处理?
答:末位淘汰制是从西方国家传入中国的,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比较大,西方的制度执行都比较严格,中方更人性化一些,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中国的很多企业都进行了一些变通,有个缓冲,力度就没有西方那么强烈。像国内目前某些企业,都会给末位员工一个改正、学习的机会,暂时实行工作转换制度(工种或职位能上能下),先降职使用,在一年或三年时间内,当他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达到相应考核标准后,再恢复原职或者原岗位。
虽然有了一定的变通,但是,我们要让老板知道,末位淘汰制度的价值和对企业的重要性,是直接和企业的利害关系联系在一起的。
问:目前国内的私营小企业,特别是一些家族式企业,大多采用的都是“人治”的管理方式,就是说老板一人说了算。比如说一个50人的小公司,老板只给你一个业绩指标,并不告诉你该怎么做。请问,在这样的公司,我该怎么办?
答:假如是这种情况,首先从机制来讲,我要考虑自己的机制到不到位,能力是否适合公司的要求;第二,如果我决定要在这里干下去,那我还要考虑公司的机制,例如奖励制度、考评制度等是否建立、是否合理。
上一篇:第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