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社会百态>详情页

浙大论坛透露副教授患癌引2千名学生回应

2010-03-15 11:37

  如果不是因为这一场病,他还会跟平常一样,一手拿着教案,一手拿着粉笔,出现在西一416教室;如果不是因为这一场病,他依然会默默无闻,却又有无数“粉丝”在课堂上听他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但就是因为这一场病,让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系的副教授李立志老师的生活,变得不再平静。

  这个寒冷的冬天,浙大的师生们为李老师点燃了一盏盏祝福的“心灯”。

  □通讯员 潘怡蒙 欣文 记者 徐佳菁 见习记者 来春晓

  最后一堂课上,他说:“这个职业让我觉得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李立志老师今年42岁,江西人。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浙大的一门通识课程。在大学里,学生们对通识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专业课,但是李老师的课,总是会赢得同学们情不自禁的掌声。

  2009年12月28日,和往常一样,李老师旁征博引精彩地讲授着课程。然而就在三天前,他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时间接近下课了,李老师合起书本,轻轻地吸了一口气,他告诉同学,他得了重病,不能再给他们上课了。“我教书这么多年了,最留恋的就是这讲台,还有你们。我不会经商,不会做政治,我的聪明才智只有在这三尺讲台上才能派上用场。这个职业给了我饭吃,给了我房子住,更重要的是让我能和你们在一起,让我觉得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讲台下,不少同学早已流下了泪水,他们不愿相信这个事实,更舍不得这位好老师。

  学生发帖为爱师祈福:“他的课我一分钟也不舍得错过”

  李立志老师生病的消息传开后,很快就有大量的同学在浙大最具人气的98论坛上发帖,他们回忆着李老师的课,为老师祈祷祝愿。

  就读于计算机专业大二的齐亮是最早在98论坛上发帖的学生,他回忆,李老师上课的时候沉稳平实、条理分明,就好像有几十本甚至几百本的书在他的脑海里被分门别类,详略得当地转化成每一个教学点,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掌握。

  齐亮的帖子很快就收到了超过两千名同学的回应。有同学在帖子中写道,李老师的课是我进入大学上的第一堂课,至今印象深刻,他的课我一分钟也不舍得错过,多么希望这是一次误诊!更有同学说,李老师的历史课几乎重新塑造了我的历史观,是我大学的思想启蒙课。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一定要去医院看望他,在教室里等他回来,再听一次他讲的课。

  同事眼中的李老师:“他话不多,课却上得很好”

  浙大的老师们在得知李老师的病情后觉得十分意外。

  “我跟李老师很早就认识。他原来在中小学当老师,通过自学考试,他考入了浙江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当时我是他的老师。他给我的印象是很踏实、本分,学习也很努力。不过,他是个话不多的人。”公共管理学院张雅丽老师说。说起李老师,张雅丽讲了一件往事。她说,在李老师读研究生三年级的时候,他的导师———华东地区研究党史最有名的教授王学启得了重病。李老师很敬重王老师的为人,此后3个月的时间里,李老师每天都守在导师的病榻前。这件事不仅让张老师感动,也让王先生的夫人很感动。

  1999年,李老师在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后,选择回到杭州,留在浙大当一名普通教师。尽管在那个时期,专业毕业的博士很吃香,用人单位开出的待遇也高于浙大,但李立志说,“我喜欢杭州,喜欢浙大,我的老师也在这里”。所以,他回来了。此后,因为他的夫人从老家来杭后没有合适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一直很窘迫,但他没有后悔过。

  浙大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系系主任郎友兴教授告诉记者:“李老师是个备课很认真的人,他的每一门课都上得很好,特别是通识课。我们学校规定学生课后都要给老师上课情况评分,从他开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门课起,学生给的全是‘优秀’,我们学院好像再也找不出这样的教师了,我想这跟李老师的‘用心’教学是分不开的。”

  2009年,李老师被浙大评为“2008年度优秀德育导师”。用该学校党委副书记郑强的话讲,“这样的老师,是浙大的宝贝”。

  最大的心愿:

  “有一个学生记住我的一句话,这辈子就知足了”

  几天前,李老师刚做完了插管介入手术,整个人都很虚弱,但床头却依然放着一本厚厚的《中国不高兴》。

  在谈到学生们为自己做的这些事时,李老师说:“我只是浙大一位再普通不过的老师,有这么多学生在关心我,真的很感动;而且,很多学生都是我没教过的,像前几天来看我的那个大三男生,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但我不希望同学们为我的事耗费太多精力,应该把自己的学习和身体照顾好。”

  李老师班上的学生都知道,李老师上课从来不点名。李老师说,老师不能靠点名来约束学生。他惯常的做法都是在最后一堂课上“点名”,但目的不是看谁没来,而是让大家相互认识一下。他提倡老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他说只有通过交流才能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大学本应该教书育人,老师上课要知道学生关注什么、想知道什么、疑问是什么。让学生了解知识,是最低层次的目的;其次是让学生了解观点,学会自己分析。他最想达到的是,让学生今后在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时,在人生遇到困难时,能多一个角度、多一个路径思考问题。这比了解知识更重要。

  李老师说,一个老师的教书生涯中要面对很多学生。“如果我教的一个班的学生中,只要有一个学生记住了我说的一句话,那么,我这一辈子也就很知足了。”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