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编辑推荐>详情页

"山寨"也是种成长方式

2010-12-02 18:06

"山寨"也是种成长方式

  “不入流”的“山寨”现象,2日晚上了《新闻联播》。这很像一声轻轻的问候,“山寨”你好!说 句实话,对地铁里“哇啦啦”乱唱的“山寨”手机,初识时我觉得很不雅。但是,“山寨风”还是刮起来了,在各种各样的目光中,不拒质疑,裹携着草根的智慧, 时时在超越,时时在更新。

  貌似高端的产品,以低廉的价格,成了年轻一代、尤其是农民工兄弟的掌上玩物,“山寨”手机挑战的是价格,由此也带动了普通老百姓生 活内容的变化,像旋风一样,成长和扩张为一种“山寨”文化。白领也“山寨”了,再后来,有看不惯“春节晚会”者,要“山寨”一把,说娱乐不是本山大爷的专 利;还有个看不惯“百家讲坛”的蒋姓女子,她要做“百家蒋坛”。“山寨”,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有人说,“山寨”文化是主流文化的好佐料;有人称,山寨现象“建立了以山寨文化为基础的价值序列”,都不无道理。但是,“山寨文化”相对于主流文化的价值,比“佐料”恐怕要强一点,而建立所谓的“价值序列”,恐怕还不能达成此功。

  “山寨”的实质是模拟,模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成长方式,也是一种价值批评方式。“山寨”手机都模拟了哪些功能,这选择就是评价;在 模拟中成长,“山寨”也有可能强大到成一方“诸候”。对待“山寨”现象,恐怕这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山寨精神的价值,正确定位山寨文化在现代社会及其当下的意 义。“山寨”文化的发展,与技术运用相关联的。最近武汉三镇(汉口、武昌、汉阳)许多正规药店,公开销售以假乱真的“山寨版药品”。但这些药是不是治不好 病呢?老百姓不知道,但却关系着用药安全。对“山寨药”,当然不能象对待山寨明星,采取一种娱东的态度。因此,对各种“山寨”现象,欢迎和反对,都是一种 过于简单的态度。现在,确实到了必须正视它的时候了。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