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2 18:04
860元起家25年创富10多亿
最难忘:一顿饭喝了11碗疙瘩汤
七剑之一 莫问:剑身长,兼富弹性,招式变幻难测。心法重剑略,剑风能伤人,轻易不出,使用者需智能与内涵。
“时代给予每一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把握住机遇,就成功了一半。” ——王吉万
1978年,邓小平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改革开放的春风徐徐吹起。1984年,下海经商的浪潮波及到北方,青岛也开始有人 自己做生意了。开作坊,开店铺,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了。
提起创业之初,王吉万笑着说:“那时候我并 不会做鞋。”虽然不会做鞋,但因为王吉万是高中毕业生,又在部队接受过正规教育,所以当他的妻子和妻弟、妻妹打算离开村办皮鞋厂自己合伙“单干”时,大家 还是不约而同地推荐他做带头人。“那时候生意好做,只要能做出来,就能卖出去。”王吉万回忆说,那时到国营皮鞋厂买鞋还需要找关系,批条子,私家制作的皮 鞋,也是绝对的供不应求,他还亲眼见过兄弟俩为了争夺一双皮鞋,把拴在一起的鞋带都拽断了。
1984年“五一”节前后,在即墨市农牧局 做合同工的王吉万毅然决然辞职回家了。事前也和家人谈起过这个话题,但家人都不同意,政策会不会变?做合同工多稳定啊。所以到了当即决断的时候,他没有和 任何人商量,办了辞职就回来了。说起自己当时的心情,王吉万说:“多多少少有点犹豫,不过也看准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巨大变化,我相信这就是机遇!”
一台二手缝纫机,几个人,860元资金,这 就是亨达的创业资本。王吉万说,由于供不应求,他经常一天只睡3、4个小时。每次进货时,他天不亮时就要跑到车站去等公交车,从即墨到青岛,大约要颠簸3 个小时才到,下了车立刻小跑着进货,因为下午3点车就返回即墨。常常到了晚上,他才吃上当天第一顿饭,王吉万还深深记得,有一次他一连喝了11碗疙瘩汤。 由于经常吃饭不靠点,“从肠到胃的所有炎症我都得过了。”王吉万笑着说。
艰苦的创业换来的是丰硕的成果。第二年,他就拉起了几十个人的队伍,实现了从作坊到小工厂的转变,王吉万的“鞋”越做越大。进货的人为了等到足够的货,常常要熬到夜里12点、凌晨2点,这拨人刚走,清晨要进货的又接上来了。
上一篇:股神的“进化”之路
下一篇:王微:09年土豆网谨慎乐观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