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2 14:17
“老板眼中的人力资源价值”调查报告
值得深思的是,外企管理者对HR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民营企和国企。但是,不满意的也是外企比例稍高。这说明外企更重视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所以,领导极度关注。
不同性质的企业由于企业性质不同而对HR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当你进入到不同性质的企业时,就需要对不同性质企业的工作要求有个细致的考虑或准备。
制度相对完善的企业中,HR是“后勤管家”
在老板眼中,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HR是个什么角色?这些不仅新入行者不清楚,连已经入行者也未必明白。对于人力资源从业人员者在老板眼中的印象,通过我们对老板们的调查显示,39.6%的管理者认为是“后勤管家”;26.4%的老板认为HR是企业的“参谋”;22.6%的人认为HR部门只是“服务员”团队;只有11.3%的人认为是“合作伙伴”。如果有幸进入到HR已经上升到“合作伙伴“的企业,会是HR从业者非常幸运的职业生涯。
值得关注的是,民营/私营老板中66.7%的人虽然认为HR在企业中的角色是“服务员”,但更期望HR的价值发挥最大化,成为自己的参谋。在国企和外企中,由于人力资源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完善,所以,HR则充当着“后勤管家”的角色,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行。这就要求人力资源从业人员有一颗服务与包容的心,为企业的发展甘当“管家”角色。
老板们的期望:HR要成为战略的推动者
虽然人力资源在我国发展实践并不是很长,但随着老板们越来越熟悉人力资源所能发挥的作用,对人力资源所产生的价值自然也就期望越高起来,所以,在“您期望您的人力资源发挥什么作用?”一项调查中,持“战略的推动者”态度的管理者占总接受调查人数的41.5%;希望成为“服务支持者”态度的占39.6%;其实,在调查中,很多管理者更希望自己的HR成为“制度和公司理念的执行者”。22.6%的管理者最希望HR部门成为“战略的参与决策者”。这与目前大部分HR给自己做的职业规划极为类似。
有意思的是,不同性质企业的管理者期望HR发挥的功能还不一样,国企的管理者希望HR成为“服务支持者”,其次是“制度和公司理念的执行者”和“战略的推动者”,希望HR的服务意识更强。这点上,民企业与之类似。而对于外企的管理者来说,给HR的定位是“战略的推动者”和“战略的参与决策者”。
做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HR
无论哪种性质的企业,管理者们在与HR合作的过程中,都对HR有着不低的期望。43.4%的管理者认为HR需在“专业能力的提升”;39.6%的管理者认为要在“实践能力的提升”;34%的人认为HR应“沟通技能的提升”;24.5%人认为HR应在“战略意识的提升”。这几方面需要提升的也正式在管理者眼中HR们尚没做到位的。
所以,“专业的招聘技巧和培训技能”是企业管理者们期望HR能做到的。31.4%的管理者期望“配合公司的战略方向做人才储备”。29.4%的管理者希望借助HR来“完善员工的薪酬体系和福利政策”。值得关注的是,“员工绩效”是企业管理者们越来越关注的,都期望借助HR的手来影响员工的绩效。
虽然管理这们都对HR有着不同程度的关注和期望,但是,HR究竟能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哪些作用?管理者们的看法也不一致:52.8%的管理者回答的模棱两可“会有一定作用”。30.2%的管理者认为“不会有太大作用”;只有17%的管理者表示“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不会有太大作用”中,民企的观点又占了38.5%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但前提是能位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成为什么人,取决于你自己的职业定位
经过对几十位老板(管理者)的访问,我们发现,从HR岗位转到业务部门,既有优势,也有很大的难度,而最终你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取决于你对自我的职业定位。正如西安碑林药业穆炜所说:“当我想到我有一天要做总经理,我就很用心地学习,弥补自己的知识欠缺,缺什么就补什么。”对于绝大部分HR人员而言,不管你将来是不是能做总经理,但是以总经理的视角来看待HR工作,从总经理的角度来从事HR的事务,这对于一个HR更好地为业务服务,成为企业内“重量级人物”,读读那些过来人的故事,大抵是有益无害的。从这些生动的故事或直白的诉说中,企业高层管理者会找到培养职业经理的快速途径之一:把他们放到HR岗位上去轮岗,因为对于HR来说,要清楚企业的各个环节才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人力资源只让HR部门去做是没有力度的。企业中,业务部门往往把自己的小家保护得很严密,HR轻易插不进来。如果HR再不懂业务,部门之间差距太大,就会产生沟通的障碍。”因为HR的门槛较低,业务经理学习HR知识相对容易,HR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相对困难,HR人员不懂业务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致命“硬伤”。所以,对于HR人员一再地要求是成为“businesspartner”,但是,仅仅成为“业务伙伴”并不能让自己具有总经理的战略眼光与宏观思维,不能让自己走到“businessleader”的位置。而现实的情况是,很多HR人员连成为“业务伙伴”的要求都还难以达到。
在企业中,和销售等一线部门相比,HR人员承担的直接来自业绩的压力较少,当他们习惯于较少承受压力、习惯于在后台默默奉献时,他们的耐压能力以及自信心都会受到影响。“面对数字的压力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缺少自信的人会选择回避风险。”不主动冲到前台,这是大多数HR人员上进心不够的表现,业内人士这样认为。所以,要成为什么人,一定是取决于你自己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而且,未来在企业中的发展方向中,HR部门一定要是懂业务、懂经营、并会控制成本的部门。
上一篇:麦德龙供应链管理的缺陷
下一篇:扩大内需政策效果初显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