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编辑推荐>详情页

温和通胀 权宜之计

2010-12-02 14:09

温和通胀 权宜之计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指出:“首先要看到眼下价格仍处在下降的现实,总需求仍显不足,经济增速仍低于潜在的增速,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生产能力利用率偏低。”今年二季度,我国钢铁行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仅为73.1%,铝冶金为65.7%,铁合金为70.4%。同时,我国的价格波动往往与粮食的供应密切相关,今年夏粮连续6年增产,意味着当前物价缺乏上涨的动力。虽然贷款量和货币供应量在不断增加,但从刚刚发布的CPI和PPI数据可以看出,经济仍然处在收缩状态。

担心失火,却身在海水之中。仍在去库存化过程中的国民经济头热脚凉,离通胀的距离似近若远。

警惕资产泡沫,发掘出新的增长点

从历史上看,以通胀应对萧条可能会有短期疗效,但改革实际上是经济走出萧条的核心力量。

专家指出,国内多年来的高投资之所以没有造成严重供给过剩,是由于海外市场吸收了国内市场容纳不下的产品。但即使西方经济复苏,外需也不可能回到原水平,因为美国信贷已不可能再如往昔一般无节制发放了。如何消化过剩产能?因为未来的需求与过去完全不同,一些不适合的过剩产品可能需要永远地被淘汰。这需要对供应方进行重组,而不是一味地不分良莠地刺激鼓励。部分生产能力必须有一个优胜劣汰、结构调整的过程。

有专家指出,目前,我们看到的对策都是更多的投资。新的投资需求短期内可使已有过剩产能得到利用,但日后将形成更多的过剩产能。试图以新泡沫挽救旧泡沫,结果是更大的泡沫。饮鸩止渴,只能推迟但无法避免泡沫的最终破灭。

此外,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开工项目和施工项目绝大部分都避开了环保测评匆匆上马。一些地方还出现了“两高一资”项目抬头的苗头。房地产目前有强烈的上涨预期,如果在当前价格水平上继续上涨,并未消退的房地产泡沫会被继续吹大。缺乏真实需求支持的上游价格被流动性推高,商品泡沫一旦破裂,很可能将经济复苏拖入W形走势。那时,政府是否还有能力继续用财政投入来拉动经济将是个未知数。

由此看来,启动内需、发掘出新的增长点以接过政府投资“单兵突进”的接力棒仍是经济彻底好转的关键。只有实体经济恢复增长了,才能吸收此前宽松货币政策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否则,极有可能逐渐落入滞胀困局。为此,政府应该警惕和防止资产泡沫,确保信贷流向实体经济,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结构调整,使经济复苏更加稳健。

专家预测,我国CPI将于今年第四季度由负转正,2010年将显著上升至3.5%-5%。专家建议,政府应提前调控预防通货膨胀,以规避未来资产价格大起大落带来的冲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近期不要改变,但在经济回暖而通货膨胀预期渐浓的时候,央行货币政策应给予恰当的暗示。

事实上,央行6月7日的28天期和91天期正回购利率分别上涨了5个基点。这是一周内的再度上调。而在此前的半年内上述利率一直没有上涨。28天期和91天期正回购利率素有“利率风向标”之称,市场普遍将此作为判断央行加息或减息的参考指标之一。有专家表示,这可能成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未来出现调整的最早征兆。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