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2 14:09
拿什么留住销售人才
重视薪酬的激励性。薪酬制度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公司所在行业,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以及品牌影响力等因素。例如,在薪酬结构上,采取低底薪、高提成,更能刺激销售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企业占领市场先机;在提成基础上,虽然以回款额核算能降低企业风险,但在开拓新业务时以合同额核算更能提高销售人员对销售工作的信心;在提成比例上,如果公司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品牌影响力,销售更多的是依靠销售人员个人的能力去实现,可以考虑适当地提高提成比例,避免销售人员因收入过低而流失。
及时、诚信兑现薪酬。许多公司为了降低运营风险,往往采取货款全部或大部分回收后才兑现提成,大大降低了对销售人员激励力度,有时候甚至会起到负激励的作用。可以考虑根据回款比例兑现提成,同时扣除由于延期回款造成的利润损失,这样既达到能及时激励销售人员,又能有效地降低公司的呆坏帐风险。另外,有些公司期初制定了销售奖励办法,在期末兑现时由于销售人员业绩明显高于目标值,奖金的数额都比较高,因此制定了一些附加政策,导致销售人员的提成门槛提高,从而节省公司利润。这种不诚信的做法对公司的损害是非常大的,最终销售人员将以抬脚走人来“回报”公司。
提供良好发展空间
案例:王先生在D公司从事销售工作三年了,为公司开拓西北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多次受到公司领导的表扬,但因为公司规定提升为大区经理至少需要五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另外,王先生感觉长期从事销售工作,进一步学习新东西的空间越来越有限,产生了职业倦怠,希望能转向做市场方面的工作。但考虑到老客户的维护,领导没有给他调整工作。王先生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这时,另一家公司想挖他过去做销售经理,于是王先生跳槽了。
优秀的员工往往心存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明确的规划,当企业没有合理的晋升通道和广阔的发展平台,就会造成了人才的外流。另外,员工长时间从事同一业务,虽工作努力却难有新的突破,会担心他们的技能发展停滞不前,降低了自己对新事物和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限制了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设计职业发展双通道。对那些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又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销售人员,可以打破陈规破格提拔为销售管理人员。同时,在管理线之外平行地划一条专业线的跑道,将销售人员分为不同的等级,如销售代表、高级销售代表、销售专员等,让他们的能力在这条跑道上得到认可和提升,薪酬也可以得到相应提升。
给员工选择权。让员工在营销系统内自由选择,可以去做不同的产品、也可以去开拓新的区域,甚至可以从做销售改为做市场。员工认为到哪个岗位自己更能取得成功,公司就尽量为他们创造机会,满足他们内心的欲望,如果干得不好,他们自然就会回到原来的岗位上。给员工选择权是对员工的最大的尊重,在内部有了更好的选择,员工也就没必要再去外边选,人才队伍也就稳定了。
塑造优秀企业文化
案例:张先生大学毕业就在E公司担任销售代表,长期在外奔波,每季度才回公司一次。可是每次一回公司就是开会,下达销售任务,只有私下几个销售人员喝茶聊天,互吐苦水,丝毫感觉不到公司的温暖。而且,公司对销售人员基本没开展什么培训,最多就是发一些产品资料让销售人员自己学习,如果是新人就让老销售员带着跑市场。张先生慢慢觉得心灰意冷,向公司提出了辞职。公司非但没有任何人挽留他,反而听到一些冷言冷语说他翅膀硬了自然就飞了,本来就是把公司当跳板等等。张先生哭笑不得,真后悔当初选择了这家公司。
销售人员对于职业的忠诚往往大于对企业的忠诚,一个真正有潜力的销售人员,关注的是在企业工作对他职业生涯的影响。一个企业的文化也需要像制定市场战略那样追求差异化,一定要有与众不同之处才会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得到他们的认可和尊崇。企业不光外部要经营客户,内部还要经营人才,这就需要创造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以及和谐的工作氛围。
多管齐下增强归属感。公司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联欢会、运动会、爬山、公益植树等,成立一些兴趣俱乐部,如摄影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自行车俱乐部等,让员工感受到一种被重视和尊重的感觉,建立起对公司的自豪感。另外,要注意让员工有个发泄的出口。可以在企业内部开设一个BBS,让员工畅所欲言,公司不能删贴,而且对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应公开回复。员工有怨言,说出来心理就获得了平衡,反而不容易流失,其实这就是疏大于堵的作用。
把培训作为企业文化一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重视员工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并且努力建立与这种需求相适应的培训制度,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把培训作为员工职业发展的推动器。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可以改变工作心态,增长业务知识,提高销售技能,最终提高销售业绩,使员工直接受益,从而让员工认识到培训是公司为他们提供的最好福利,是公司给他们的最好礼物,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就会增强。
要重视离职面谈。当优秀销售人员向公司提出辞职时,要分析员工辞职的可能原因并考虑怎样弥补才会有让其回心转意的可能,尽早进行离职访谈进行挽留,将其离意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果实在无法挽留,通过面谈可以了解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企业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改进,防止流失更多的优秀员工。另外,通过坦诚的离职面谈,与离职者强化信任关系,或许他离开后有一天还会回来。公司可以把他视为“挂职干部”,相当于把员工派出去挂职锻炼,随时欢迎他再回。
上一篇:老板要的是结果,为何喜欢听过程?
下一篇:企业如何防病于未然?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