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01 15:51
靠制度实现自我管理 一项制度出台,国人首先想到的是“好”与“坏”,然后再谈执行不执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设计就是要遵循自激励、自约束、自协同的原则。
4年前的8月到9月,是深圳景轩酒店这一国内首家五星级酒店犹如荡秋千般先堕入黑暗,然后又戏剧性地重回光明的一段日子。8月份,景轩酒店法人代表毫无征兆地变更。9月21日,几名部门经理突然发现总经理以及多个部门经理、出纳不再到酒店上班。公司高管卷款“跑路”,拖欠员工工资和押金300多万元、水电煤气费和供应商货款400多万元,而账上的流动资金,只剩下两毛五分钱。其间甚至出现入职才3个月的总经理司机跳出来自称是酒店新法人代表的闹剧。
在这样的乱象中,景轩酒店的员工开始自救,397名员工中有165人自愿留守。10月1日,酒店不仅没有倒闭而且恢复营业。在重现生机的自救一个月中,他们没有拖欠一分钱税款和水、电、气等费用。11月8日,57万元当月工资如期发放到半年没有领到工资的员工手中。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固然不可不提,但在那个危难关头,多名从驻港部队退伍转业的员工的挺身而出,起到了挽狂澜于既倒的关键作用。以这些人为主的部门经理紧急磋商达成共识:齐心合力让酒店重新经营,靠自己的努力补回自己的血汗钱。当年的战士也纷纷套用老称呼:连长不走,我们都留下!他们连夜起草了一份情况说明商函,所有愿意留守的员工在上面签名并按上指印。这封签名信为他们赢得政府、银行和供货商们的理解与信任。
我们看到自救时,军人的荣光重新被唤起,非常态的管理反而激发出了能量。管理层瘫痪的时候,员工没有作鸟兽散,而是重新集结起来,相互打气、全力协作,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通过自动执行的制度代替所谓的执行力之后,人是可以实现自我管理的。人与制度,制度与人,是永恒的话题,两者之间会产生什么样微妙的化学反应,是我们制定科学合理制度时所必须考虑的。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流传甚广的故事:
一位管理学者,在德国、美国、中国各选了一个公用电话亭,在两边分别标上“男、女”二字。德国人见到后很自然地男女分开使用,即使在一边排队一边空置的情况下,也绝不会去违例;美国人见到后也很自然地男女分开使用,但是在一边排队一边空置的情况下,则会灵活地选择使用;而在中国,几乎所有的人都视若无睹,“男、女”二字形同虚设。
这项实验能否得出国人对规章制度漠视的结论?让我们继续合理地设想一下:假如在两个垃圾桶上分别贴上“男、女”二字,德国人还会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吗?假如在公共厕所上分别标明“男、女”二字,中国人还会视而不见、我行我素吗?由此可见,不是中国人不守规矩,而是认为这种规定实在是“神经短路”,荒唐透顶,难怪国人置之不理了。
对这一故事的反向诠释,恰恰说明不同人对“坏制度”的容忍底限和应对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回到历史当中也不难发现,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坚持的是“恶法亦法”,古中国哲人墨子宣扬的则是“法不仁不可以为法”。
正因为如此,一项制度出台,国人首先想到的是“好”与“坏”,然后再谈执行不执行。如果被认定为“不仁不义”的“恶法”,就算是玉皇大帝的天条,也照样被孙悟空在大伙儿的叫好声中砸个稀巴烂。因而在这种文化熏染中,一项制度,如果被众人所藐视,需要去面壁思过的,恰恰是制度的制定者: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当事人会消极对待而使其名存实亡,有没有“法不服众”的因素在里面?
管理实验的背后,指向了一个主题——管理制度本身的科学合理性。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先来看一段英国历史学家劳德·阿克顿勋爵讲过的“七人分粥”的故事。
下一篇:2010年职场十大终极挑战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