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专题>详情页

王振滔的“奥康”思路【老板成功创业经】

2010-11-03 16:02

王振滔的“奥康”思路

“如果有不摆鞋子的专卖店该多好!”这是5年前王振滔和朋友的一句玩笑话,谁也没想到如今竟成了现实。

在上海举行的“2006中国国际鞋类展”上,奥康集团斥巨资投入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量脚定鞋机正式亮相。该项目的成功研发,不仅预示着“不摆鞋的专卖店”的设想将变为现实,还将引领国内鞋类消费进入个性化定制的新时代。

20年前以3万元起家的王振滔,如今不仅打造了“奥康”这个知名企业,让温州鞋走出了温州,自己也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

现为奥康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王振滔认为,对于立志创新的企业来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奥康取得今天的成就,与意大利geox合作密不可分。

geox是意大利第一、世界第四的著名品牌,以“会呼吸的鞋子”闻名世界鞋业。2003年2月,奥康与geox达成合作协议,geox把奥康作为生产基地,奥康则借用geox在世界68个国家的销售网络。geox要借奥康打入中国市场,奥康欲借geox提升品牌档次和实现国际化之梦。王振滔说,与geox合作,就是找一艘大船,奥康要“借船出海,通过这艘大船尽快实现自身企业的国际化”。

但在双方合作之初,业内人士认为奥康这么做是“引狼入室”,不仅会毁掉自己,还会对行业发展不利。但王振滔却认为,“与之合作有风险,而放弃它,让它与别人合作则风险更大。与其被动等待别人来撬动蛋糕,不如与之共同分享蛋糕”。

太多的论据证明,土生土长的中国制造业选择国际化的道路,是一条不折不扣的险径。有专家认为,奥康与geox的合作是“双向借道”,是一种全新的国际化模式。这种模式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阎峰称为“中外合作的第三类模式”。

“如果没有当初的合作,如今在奥康通往国际化的道路上必定会荆棘满路。”王振滔介绍,奥康现拥有三大生产基地、30多条国际一流的生产流水线,年产皮鞋超千万双。不仅在全国设立了30多个省级分公司、3000多家连锁专卖店、800多处店中店,还在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日本设立了国外分公司。同时,在温州、广州及意大利米兰设立了三个鞋样设计中心,每年开发出3000多个新品种。

个人的理念决定了可以走多远

奥康拓展上海专卖店市场的时候,王振滔先后派了三个经理,但只有第三个经理把市场做起来了。

王振滔介绍,第一个经理到上海转了一圈,然后到福州路找了一家店,说批发就可以了,不要自己做专卖店,并认为上海的店非常难找。过了一两年后,王振滔又派第二个经理来,并下达了开10家店的任务,第二个经理同样也认为,店面太难找了,并且认为店开了就亏。最后,王振滔又派第三个经理来,并说,“不管亏盈都没有关系,都由公司负责,你只负责开店就行了”,后来的反馈是,上海的店面太多了,想开多少家都有。现在,奥康已经在上海开了70多家专卖店。

还有一个故事,奥康调研海南市场的时候,第一次派两个人到海南,在海南待了一个星期后,他们的反馈是海南人都穿凉鞋,并认为“海南这个地方太热,不能去”。王振滔又派了两个稳重的人再到海南,反馈也是,海南太热,人们确实都穿凉鞋;但这两个人同时反馈,其他地方卖不掉的鞋子可以到海南市场处理,因为这里的人希望穿便宜的鞋子。于是,海南又成了奥康一个很重要的市场。

类似的故事王振滔有很多,这些故事都说明一个道理,“你个人的理念决定了你可以走多远”。

“不一样的人看同一个市场,看到的结果也完全不一样”

由此,王振滔认为,“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财路”。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近些年来,王振滔积极投入西部大开发,斥资10亿元与重庆璧山县签约建设2600亩的“中国西部鞋都”。2004年,他联合温州9家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组建中国首家民营财团——中瑞财团,突破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此外,他还在四川成都建立康华生物制品公司,在湖北黄冈建设高档商业步行街,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刚刚41岁的王振滔看来,一个好的商人,应该是有能力也有胸怀承担社会责任的人。为支持教育事业,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奥康先后建立了“浙江省大学生助学专项基金”和“黄冈奥康大学生助学专项基金”等。

现在的王振滔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盼望人们穿着奥康鞋在地球上走来走去;另一个是,他想做“富人中的穷人”,他盼望自己做一个“基金”,专门支持公益事业。

“这个基金刚开始会有2000万元,我的计划是做到几十个亿后就从企业退休,专门从事公益事业。现在,我还要为企业做强做大努力。”王振滔说。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