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专题>详情页

发觉医疗领域的商机【老板成功创业经】

2010-11-03 16:00

发觉医疗领域的商机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政策一度放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此前门槛较高的医疗领域。这让正在医疗器械行业打拼的陈邦眼前一亮,他在医疗新政中读到了无限的商机,于是毅然决定进军当时还是冷门的眼科医疗领域。

“当时进入医疗行业主要是想尝试一下新的领域。”陈邦提起当年的决定时轻描淡写,但现在看来,他当时推开的是一扇预估高达300亿元规模的巨大市场的大门。

1997年,陈邦倾尽3万元积蓄,采取“院中院”的形式与传统公立医院捆绑合作,在公立医院中设立眼科专科做近视检查和常规近视手术,依托着公立医院优势资源,赚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好景不长。2000年,国家开始大力整治公立医院“院中院”,陈邦只得从公立医院搬出来,另谋出路,并于2001年在辽宁沈阳开设了第一家专科医院。但失去了资源依托,爱尔眼科的生意一落千丈。其间,因为生意不好,陈邦的重要合作伙伴同时也是爱尔眼科的技术骨干也选择离开。

面临事业上的重重打击,陈邦大病了一场。

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2002年以后,不服输的陈邦在逆境之下选择与他人或单位合资的形式成立连锁医院,2003年初,爱尔眼科在长沙、成都、武汉等地几乎同时开出了四家医院,同时大力招兵买马,此时,眼科医疗已经成为热门专业,爱尔眼科生意顺风顺水,名气直逼北京同济医院和中山大学眼科医院等行业翘楚。

此后,爱尔眼科开始将触角向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和湖南地级市等三线城市延伸,短短数年间在全国11个省市开出19家连锁眼科医院。

爱尔眼科的财报显示,2006年至2008年,爱尔眼科营收数据为1.91亿元、3.2亿元和4.39亿元。

爱尔眼科登陆创业板之后,陈邦身家暴涨,从最初的3万元到当前33.97亿元的账面财富,陈邦的创富故事为创业板增添了不少励志色彩。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