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故事会>故事文库>详情页

防范“洋赖账”规避境外险

2010-08-24 16:43

    近年来,我国一些外向型小商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因急于把“单子”做大而疏于防范“洋骗子”、“洋赖账”的商业欺诈行为,导致大批国际应收帐款无法收回而望“洋”兴叹,悔恨交加。

    我国外贸面临世界经济复苏、国际贸易量快速增长的有利环境,小商品市场持续繁荣,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不断提高,贸易额也随之攀升。与此同时,随着出口份额不断积累,国际应收帐款的呆帐、死帐也日益增多。商务部抽样调查300家中小规模的公司显示,68%的企业遇到了帐款方面的纠纷或者麻烦。再以欧洲信用信息集团对义乌市场的调查为例,去年一年,义乌市外贸遭遇诈骗案件就达27起,涉案金额数以亿计,案件规模和涉案金额较前些年均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是由于义乌市场通行“先赊后付”的经营方式,打开大门做生意的义乌人,往往对方来一个电话、一张便条就把货发出去了。这种简单的货、款交易模式给一些境外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外商恶性诈骗案例屡见不鲜,给商品生产者和市场经营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国际贸易支付欺诈和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企业内部的信用风险管理处于空白,没有英文版的合同,在诉诸法律时有些争议条款不明,很难做出准确判断;二是赊销策略制定的随意性带来风险和隐患;三是销售员工的流动性较大,容易形成死单,给追偿债务带来困难;四是缺乏有效了解外国客户的途径,在交易前无法获得对其足够的信用。造成国际应收帐款被滞的欺诈形式多种,下面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1.海关圈套。江苏一纺织厂与印度客户进行一单总值4万美元的交易,预付款仅10%。货物抵达目标地后对方故意不查收,却要求卖方大幅打折,致使货物滞留港口。当货物超过时限时,根据对方清关条例被强行拍卖。无独有偶,浙江某公司和加拿大一家公司的交易也因被对方海关清关低价强行拍卖。针对“海关圈套”的一些特点:如,买家在交易的时候不还价、派人进行货物验收后不签单等,三个月的时限是生死线,因为通常在三个月后,对方海关有权对货物进行拍卖,客户就可以低廉的价格进行购买。对于这类诈骗,建议卖家将货物预付款提高到30%以上,并抓住时机,须尽早解决收款问题。

    2.信用证的“奥妙”。杭州外贸公司与孟加拉客户的一单6万美元的交易,客户信用证因孟加拉的节日而被延误付款,遭到银行拒付。信用证付款日期的被延误而造成的“运期延误”是由我们卖方来买单的。

    3.老客户突然破产。宁波一电池厂与加拿大的一单货值达4.8万美元交易中,由于对方是老客户,去年8月给其发货后对方一直没有支付,电话打过去后对方称公司现状非常差,要求延期支付。当企业委托有关部门对这家“老客户”进行信用调查时才发现,对方已于去年4月破产,无法进行追索。此间,温州一公司同西班牙客户交易也演绎了类似案例。

    4.证据不足。义乌某公司与西班牙客户执行交易过程后,竟被对方拖延债务致使帐龄长达2.5年。由于保留的热敏纸传真资料模糊不清失效,没有合同和对方的签字、BL和其他文件等证据,仅有不能作为呈堂证据的双方往来的电子邮件,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追索。

    细细分析,这些洋骗子在支付欺诈方面的手段并不复杂、高明,被诈骗企业只要提高警惕,防范措施得当,是完全可以避免上当或中止侵害的。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