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9 09:39
在任何场合,他说话总是恰到好处,既保持谦逊又不失激情,处处留有回旋余地而又不乏思想之锐利。人们还记得他上一次淡出公众视线时的样子:一脸疲倦,眼圈微湿。离开金山的那个时刻,他说,自己真的累了,无有其他。并非所有人都真的相信这句话,但几乎接触过他的人,都用“好人”来形容他,在一个可以用“江湖”来形容的中国互联网圈,这并不容易。
41岁的雷军是中国第一代程序员中的符号人物;他是无数中关村热血青年的精神偶像;他具备了一切可以成功的特质。但同时,他的性格似乎又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程序员的理性、严谨与企业家的煽动性;对梦想的孤注一掷、冲动但同时又处处小心谨慎、事必躬亲,充满强烈的不安全感;在谦逊的外表下是一颗刚烈、坚韧与骄傲的心。
执掌金山16年中,他历经痛苦不堪的失败,几乎动摇放弃;他也曾在金山最危机的时刻力挽狂澜;他能够及时修正错误的方向,并且不惜一切代价;他总是最早地洞察出商业世界中最有价值的重大转折,并勇敢尝试,他赋予金山一个更清醒和更现实的未来;当然,并非所有的时候,他做的决定都正确的。
他带领着金山完成了技术型公司的成功蜕变,但即便如此,外界质疑声仍然不断,尤其在是2007年赴香港上市之前,人们总喜欢问,如果金山不上市,那些跟了你16年的兄弟怎么办?网易、盛大都上市了,为什么金山的员工还在受穷。
所有人都知道他背负着太多的期望与压力,而这一切的质疑都随着2007年10月9日金山在香港联交所的登场而戛然而止。那一天,38岁的雷军如释重负。“我从22岁到38岁,在金山干了整整16个年头,这中间的压力很难表达,像马拉松一样,原来是一个目标,只要把公司做好,并且完成IPO。其实IPO只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阶段,但对我来说却像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原来以为只是累了,但是休假四周后还是身心疲惫。原来登顶以后,还是很疲惫,这是真心话。”这是他那段经典的告别留言。
在我的记忆中,金山时期的雷军是这样的:他在与任何人交流的时候都是身体前倾,双手交叉,目光炯炯地看着对方,偶尔若有所思,激动的时候,他会挥舞起双手。你不会看到一个讲话时将整个身子陷到沙发里或者翘着二郎腿的雷军,居高临下、客套、敷衍从不可能与他沾边。
有一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2005年11月的一个采访中,当他向我描述金山如何向互联网转型的蓝图时,他提示我,应该把这部分画成一个业务草图,一边描述还不时瞟几眼我的笔记。他显然担心我没有完全理解他的意思,后来他索性拿过我的本子,直接在上边画了整整两页纸。这并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是他还是解释了好几遍才放心。后来,为了验证我对他的性格的猜测,我询问他身边的人,得到的答案是:16年来,他每天早上9点到办公室,夜里十一二点才离去,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给下边的员工压力很大,很少有事情让他觉得满意。
雷军曾说:“我特别害怕落后,怕一旦落后,我就追不上,我不是一个善于在逆境中生存的人。我会先把一个事情想得非常透彻,目的是不让自己陷入逆境,我是首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出发的人。”
他显然是一个凡事都要想得非常透彻了才会去做的人,哪怕是那些看起来并不重要的事。2006年,雷军发现周围的朋友都在写博客。有一次在会议的间隙,他询问周围的人,“我想了好几天,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写博客,究竟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写才好。”“博客有两种,有一种是写给大家看的,另一种是写给自己的。”有人说。“错了,貌似写给自己的其实也是写给别人看的。”有人反驳道。雷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他还是觉得不够,继续征求了每个人的意见。
事实上,他并不是一个喜欢出风头的人。和当年对怎么写好博客的左思右想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淡出金山的三年中,他几乎拒绝了任何媒体曝光。这让人有理由认为,他以前所做的很多事情包括小心翼翼地写博客、在游戏大会上身穿金盔银甲制造气氛等都是他认为自己应该在当时所扮的角色上应该去做的,而并非性格使然。
2010年7月15日,在金山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董事长求伯君宣布金山网游业务、毒霸业务以后将直接向雷军汇报,而雷军则谦和地表示只想负责其中一个网游工作室西山居和金山毒霸业务。资本市场的反应立刻说明了一切,消息一出,金山软件股价一路走高,报收于4.24港元,上涨4.43%。当我试图求证这一消息时,他笑着说,大家都是在编故事。可是人们不知道雷军心中的遗憾。最近,他在微博中写道,过去的三年每天都在反思,一日梦醒才明白:要想大成,光靠勤奋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一点点运气。
“1988年到今年为止23年,金山在IT业算老古董级的公司。在我内心深处,我真的认为做得不怎么样。我也不比别人笨,至少也比别人勤奋,为什么我弄个企业就这么磕磕绊绊不容易?为什么他们弄个企业就挺容易?马云挺容易的,陈天桥也挺容易的。”雷军在清华创业者训练营中坦白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而事实也恰恰证明,没了雷军的金山过得并不太好,业绩开始持续下滑。事实上,他并不是一个宿命主义者,他所指的运气是指在对的时候做对的事情。
做事要能豁得出去
1987年,雷军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多年之后,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大学时代:每天早上七点钟去教室占座位,在最好的位置上听课;周六自习到九十点钟,然后去看电影;用两年的时间修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大学里的老师想让雷军帮着做课题,就把自己机房的钥匙给了雷军,最多的时候,他同时拥有三个老师机房的钥匙。他有午睡的习惯,但当他看到有同学不睡午觉看书的时候,他害怕落后,于是把午睡的习惯改掉了。
由于家里并不富裕,还有一个姐姐也在上大学,雷军每月150块钱的生活费是家里月收入的一半,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大二的时候,他上了武汉的电子一条街,背个大包在街上帮别人装软件、修机器。就是在这条街上,雷军认识了王全国,这被他视为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1991年参加工作后,雷军在包里放了一个小笔记本,记录自己每半小时都干了什么。哪怕浪费了半小时,他心里都会觉得难过。他是个工作狂,他认为学会的东西首先是自己的,其次才是公司的。
那年的11月,他的人生出现了一次幸运的转折。在一个计算机展览会上,雷军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求伯君。他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其中一个原因是求伯君穿了一件黑呢子大衣,在他眼里,那就是成功的象征。求伯君在北大南门的全聚德烤鸭店请雷军吃了一顿烤鸭,劝雷军来金山。
随后,雷军组建起金山公司北京开发部,用“求伯君就是我们的明天”的口号来招兵买马。一大批写程序的顶尖高手被纷纷拉了进来,其中包括王全国,他们在雷军的带领下夜以继日地开发程序。中文之星的核心程序员陈波是雷军最欣赏的人之一,和他自己一样,做事什么都能豁得出去,工作的时候连水都顾不上喝、女友的电话也顾不上接。
在变化来临前创造变化
然而,做事情仅靠勤奋与努力是不行的。就像18年后雷军在微博中回忆的那样,比勤奋更重要的首先是眼光与判断,能够在变化来临之前创造变化。
1996年,几乎倾尽所有开发的WPS软件“盘古”是金山历史上第一次惨败。雷军把这归结为 “我们在Windows上的动作太自负了一点”。这是金山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挫折,坚持不下去的人纷纷离开了。在这段人生最灰暗的日子中,雷军排遣失败感的方法是“蹦的”——只有那种重金属的震耳欲聋感才能让他什么都不去想。1996年4月,他提出辞职,求伯君劝他留下来,并给了他6个月的休假。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