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人堂>第一桶金>详情页

中关村:三代创业者书写财富传奇

2010-07-12 16:04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那些人那些事

  文/图 北京晚报记者 丁肇文

  30年前的3月30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落幕,“科学的春天”开始唱响,在科研院所聚集的中关村,科研人员的心中渐渐有了暖意……

  今天,一提起中关村,人们立刻会联想到一些高科技企业,曾经和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联想到一长串闪光的名字背后,不断被复制又不尽相同的财富故事……

  

  纪世瀛:忆当年“吃螃蟹”幽幽叹息

  1980年的10月25日,“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一个既无工商注册、又无法人代表的“地下组织”在中科院的半间仓库里偷偷成立起来,其创立者包括三个人:中科院最年轻的研究员、物理所一室主任陈春先,中科院最年轻的工程师、本行是原子弹设计的纪世瀛,以及中科院物理所高压电气技师崔文栋。中国创业投资网(www.28182.com)在很短的时间内,服务部便团结了中科院和附近高校里的几百名科学家、教授和大学生,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取得报酬,成为一支不折不扣的“科技游击队”。

  但突破从来都是艰难的。在与旧体制的斗争中,第一批“吃螃蟹”的创业者一个个倒下了。“陈春先两袖清风,直到2004年英年早逝,临死的时候,为了生计连自己的家都出租了一间房给人;而崔文栋直到今天仍在流离躲债、无家可归。”说到这里,66岁的纪世瀛幽幽地叹息道,“只有我,有房有车,有地位有名声,该有的都有了。”

  2004年,当年的创业者纪世瀛历尽波折开始“转型”,在中关村接连创办了世纪英才高等研修学院和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纪世瀛坦言,这是自己“中关村情结”的延续,“中关村能不能继续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企业家的素质,”坐在记者面前的纪世瀛,这时更像一个“布道者”。他告诉记者,中关村精神的核心说到底就是企业家精神,他拿出给记者准备的五张A4纸,上面写满了对中关村精神的诠释。在他看来,中关村的未来是从管理型经济到创业型经济的突破,是自主创新……

  对纪世瀛的采访,不断被打进来的手机电话打断,“他们说我是‘中关村的村长’,这个我可不敢当,找我帮忙的人很多,包括全国各地的,我也乐于尽我所能帮助他们,”“你不知道,我职务最多的时候有39个,现在还有20多个呢,”说这话的时候,当年创业时的豪情又回到了纪世瀛的脸上。

  

[1] [2] [3] 下一页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