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9 14:35
我国肉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肉牛选育改良缺乏科学规划和统一部署,肉牛良种覆盖率低,个体贡献率不高。
2.基础母牛群缺乏保护措施,“杀青弑母”现象较为严重。
3.产业化组织体系不健全,肉牛生产的整体水平和效益偏低。
4.城乡居民的饮食结构和消费水平有待提高,加之牛肉品质、分级标准、追溯体系等方面存在不足,优质优价的市场基础尚未形成。
5.牛肉供应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且中低档牛肉产品居多,高档牛肉所占比率不足5%,仍需从国外大量进口。
6.肉牛企业普遍起点不高,产业与金融资本缺乏结合点,市场拉动作用还没有上升为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2008年9月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均遭受了严重冲击。我国虽然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但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以及猪肉和鸡肉价格的回落,对牛肉价格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出现了小幅振荡。据笔者对全国部分肉牛重点产区市场调研结果显示,活牛收购价下跌了约5个百分点。
上述情况说明,我国肉牛产业虽然取得了初步发展,但产业化程度较低,组织体系尚不完善,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技术升级缺乏必要的支持,社会认知度较低,影响市场的能力有限。
2008年度我国肉牛产业热点透析
冰雪灾害对肉牛业带来的不利影响2008年初,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了一场特大的冰雪灾害,雪灾对养牛业影响非常严重,华南、中南、西南、西部地区近9万头肉牛被冻死、砸死、饿死,大面积牧草被冻死,大量牛舍被压塌,不但给广大农牧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我国的肉牛产业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许多养牛场(户)或小区的设施也在雪灾中遭到破坏,运动场和牛舍地面被冰雪覆盖,牛因滑倒导致骨折而致死的现象屡屡发生,许多养殖场(户)和小区也因低温发生了临时性的供水困难。由于大雪困扰,煤电供应紧张,饲料原料、能源等价格上涨,肉牛生产成本猛增。加之公路大量积雪、结冰,致使交通运输阻塞和行驶困难,使部分地区的饲料等原料难以及时供应。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给肉牛生产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和经济损失。
地震灾害对肉牛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对川陕甘一带的畜牧业也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地区在地震中面临的问题不仅包括设施的毁坏和畜种的损失,更牵涉到死伤牲畜的及时处理和灾后动物疫病的防控等。据不完全统计,受灾死亡畜禽1300万头(只),仅四川重灾区6个市(州)就有死亡畜禽1234万头(只),四川省无害化处理死亡的牛马等大牲畜已达74.58万头(只)。虽然灾区各级政府积极组织地方屠宰加工企业收购存活畜禽,或转移灾区存活畜禽异地饲养,以减少灾区养殖户损失,但灾区畜牧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畜群规模大幅下降,畜牧业面临着许多潜在威胁。
“三聚氰胺”事件为牛肉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2008年9月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对我国畜牧和食品业的打击巨大,虽然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的主要是奶业,但对于肉牛产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通过这一事件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业内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监管和控制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牛肉生产加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测和溯源体系的意识明显增强。
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对策
加大投入,增强政府对肉牛产业宏观调控能力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肉牛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不断增加对肉牛养殖业的资金、物质和技术投入,制定有利于肉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尽快出台保护基础母牛的政策措施,扶持和促进肉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加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行产业归口管理,以增强政府对肉牛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
加大对地方牛品种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加速地方黄牛品种改良肉牛主产区应根据各地方黄牛品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种选育方案并加以实施,对地方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综合技术进行研究,做到以保为主,保育结合,以育促保。在保持种质资源特性的前提下,根据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选育,把潜在的商业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并加以选育和提高。
采用导入杂交和联合育种模式,探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杂交模式,推进优质肉牛专门化品种培育进程处理好有关地方品种的保护与改良问题,避免出现“杂交污染”;研究解决提高外来遗传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重点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优秀种公牛引进与培育工作力度,加强种公牛站和品种改良中心(站、点)建设,提高良种培育与供种能力,增强肉牛产业发展后劲;加强对杂交一代母牛的选留和保护力度,不断巩固改良效果。
向奶牛要牛肉,推动奶公犊牛育肥以扩大牛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全世界牛肉的60%来源于淘汰奶牛和奶公犊牛,而来自专门肉牛的牛肉只占40%,利用奶公犊牛育肥生产小白牛肉已经成为增加国际市场牛肉来源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奶牛生产过程中,奶公犊牛除极少数用做培育种公牛外,大多被直接宰杀流入牛肉市场。由于刚出生的犊牛肌肉、脂肪和体躯等有商品价值的部分尚未发育,只能当普通牛肉售出,这种做法对奶牛饲养者来说收益极低。而同时我国肉牛市场却面临牛源短缺、优质牛肉供应不足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在奶公犊牛利用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向奶牛要牛肉,一方面能为每年约350万头的奶公犊牛找到出路,节约了奶牛资源,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增加我国牛肉产量,特别是提高高档牛肉的产量,实现奶牛业和肉牛业的有效结合。
加强饲料饲草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养殖方式转变,鼓励规模养殖利用当地的饲草饲料资源用于养殖架子牛和空怀母牛是降低养殖成本、发展节粮型肉牛产业的基本途径。北方农区应充分利用冬闲田大力推广种植牧草,在饲草资源丰富的地区扶持肉牛养殖场(小区)建设饲料氨化、青贮相关设施,推广人工种草和天然草地改良技术,因地制宜地发展人工种草。目前,我国肉牛生产的主产区已形成了“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以中小规模育肥场集中育肥为辅”的肉牛饲养模式,但是我国养牛业依然是畜牧业发展中组织化程度较低的产业之一,必须通过中介组织或龙头企业,把分散的小农场与育肥场、屠宰厂、消费市场连接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才能使我国的肉牛业稳步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和技术部门积极鼓励农民转变肉牛养殖方式,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规模养牛场、养牛小区等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将其作为推动肉牛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引导建立“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肉牛生产模式,提高肉牛生产专业化水平,推动优质优价机制的建立。
加大肉牛产业科技创新和实用先进技术的推广将“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对肉牛育肥、饲料加工调制、人工种草、草场改良利用、屠宰加工、质量监测与溯源等肉牛生产标准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不断提高肉牛产业的科技水平,充分发挥综合效益;不断强化技术支撑单位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技术服务意识,根据养殖户和加工企业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科技攻关,并将相关技术组装成套,通过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等方式迅速加以推广;国家肉牛改良中心的启动运行以及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的全面建设,将会有力地促进我国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上一篇:快餐业逆市飘红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