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创业政策>网友热议>详情页

金融时报评论:有转变才能有发展

2010-06-23 10:24

  一场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也改变了全球金融格局。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金融危机形成的“蝴蝶”效应,波及到众多金融机构、许多国家。贝尔斯登倒台了,雷曼兄弟破产了,美林银行被收购,华尔街五大投行只剩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更不幸的是,金融危机还把冰岛等国拖入了“国家破产”的边缘,而目前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还在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

  如果说,国际金融危机是对全球金融业多年累积的错误进行了一次“破坏性清算”,如今在金融危机影响逐渐减退之时,全球金融业显然已在重新考虑走向何方,那么,中国金融业又该如何思量?

  不可否认,中国金融业在此次危机中不仅支持了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而且以市值计算,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目前已雄踞全球银行市值排行榜的前三名。早在2009年3月25日,这三家银行就以4577亿美元的总市值占据了全球十大银行总市值的51%。

  这次我国银行能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市值排位居于全球银行之首,一方面归功于中国政府前瞻性地推进了大型国有银行改革,并带动了国内银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归功于次贷危机令欧美银行业产生了大量的“有毒资产”,各大银行深陷巨亏泥沼。因此,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银行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小,既体现了中国金融体制的优势,也显示出我国银行与西方银行在营运模式上存在的差异。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急迫性,这使得中国金融业必须正视和充分认识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亟须加快自身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转变,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以及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市场更加复杂多变,对中国金融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金融业内部来说,经过了此次金融危机,我们也发现了存在许多缺陷和尚需改进的空间:一是公司治理架构和机制有待规范,实际运作效能尚需提高。二是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经营安全需要加强。包括基础建设、基层管理还比较薄弱,各类案件时有发生;机构、业务的扁平化和垂直化管理有待强化,系统的管控能力和协同能力尚需加强;精细化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维护IT系统安全和运营安全的任务较为繁重;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适应金融衍生业务和产品的风险管理经验和技术不足,风险识别、度量、定价和控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适应经济周期变化的能力尚需加强,贷款质量的基础还不牢固,防止不良资产反弹的任务还很艰巨。三是人才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金融业的要求。

  尤其是金融业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还需进一步转变。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大型国有银行经营过度注重规模效应,导致持续的资本压力,缺乏与信贷增速挂钩的动态拨备和资本金补充机制,顺周期效应明显,宏观审慎不足。业务结构过于倚重基于信贷业务的利差收入,发放贷款、赚取利差仍是主要的盈利手段,盈利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金融创新不足,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现象仍然比较突出,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化、国际化程度较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从金融业外部来说,后危机时代,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金融市场竞争加剧、监管政策和会计制度调整以及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等因素,增加了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艰巨性、复杂性。而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已多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如果我们的金融业自身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不能及时转变,跟不上形势,下一个危机来临时,我们的金融业也许就不这么幸运了。

  金融作为经济体运行的血液,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既要充分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充当好国家宏观调控的得力杠杆,引导各类资金支持农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节能减排和改善民生,又要尊重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强风险管理,发展绿色金融,创新发展业务空间,加快推动金融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业务转型和经营模式跨越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加快推动金融业发展方式转变,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关系,牢固树立休戚与共的理念;二要处理好防范风险与金融创新的关系,积极推进金融体制创新、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着力打造受人尊重的金融实体;四要处理好扶持引导与严格监管的关系,建立宏观审慎管理制度,着力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五要处理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管理,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

  金融业始终围绕服务于实体经济、同时保持相对稳健的杠杆水平,是中国金融业能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模式还有待改进。例如,中国银行业在此轮信贷扩张中的表现,揭示出银行同质化竞争、盈利主要依赖信贷收入、缺乏创新能力等问题,以及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存在的漏洞,表明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有待提升,继续深化金融业改革仍然十分迫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仍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总之,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金融业要服务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需要首先改变自身的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我们既要对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保持清醒认识,又要对中国银行业在世界的崛起充满信心。而唯有转变,也才能进一步发展。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