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2 10:33
近年来,泰山区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创业作为带动和扩大就业的增长点,积极抢抓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机遇,促进了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开展。今年4月份,市政府在泰山区召开了“全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动员暨现场会”,推广了泰山区的经验做法。1—11月份,全区新增创业3127人,带动安置就业6287人。
建立政策扶持机制,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政策措施,是搞好创城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着力完善了三大体系:一是政策支持体系。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特别是开展创城工作以来,进一步梳理整合,先后出台了《关于创建创业型城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进创业促就业的通知》等多个政策文件,对市场准入、土地使用、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七类政策进行扩展延伸,提高了政策普惠性,增强了政策吸引力。今年以来,为426名自主创业失业人员减免税费近百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96万元,扶持创业项目148个,带动就业 700多人。二是资金投入体系。在就业资金稳定增长的基础上,经过积极争取,区政府追加创城专项资金50万元,全部用于创业培训补贴、岗位开发补贴、小额贷款贴息补助。同时区政府还要求各街道、镇也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创业补贴。三是落实督导体系。为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我们积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定期组织召开创业联席会,并会同督查部门定期开展督查,确保了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
建立项目推动机制,突出创业重点。在项目建设上,我们立足劳动保障部门实际,充分发挥了三大作用:一是发挥信息平台作用,建立创业项目库。根据我区产业发展情况,以服务业、工业、特色农业为重点,加大创业项目库建设力度,筛选确定了物流配送、小成品加工、花卉种植等60个投资额度适中、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为群众创业提供项目咨询和论证服务。二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建立项目评估机制。促进创业的主要目在于扩大就业。在项目建设上,我们积极介入,建立投资项目就业影响评估制度,把能否安置和促进就业作为招商引资和核准项目建设的重要指标,建立了重点建设项目就业影响评估跟踪制度。今年以来,先后参与了对韩国现代高档家居、威达数控设备制造等10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就业影响的评估论证,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三是发挥孵化助推作用,建立创业基地。在区级层面,重点打造了金桥创业城、通天创业一条街、温州步行街等6个区级创业孵化基地,扶持创业项目46个,带动就业3500多人,金桥创业城、通天创业一条街被确定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在处镇层面,一方面指导处镇依托现有项目聚集区,建立了11处创业孵化基地,扶持创业项目81个;另一方面,积极推行邱家店镇“一村一品”的专业村模式,引导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目前仅邱家店镇的专业村就达到了22个,累计吸纳安置就业1.6万人。
建立服务保障机制,加强创业服务。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劳动保障部门最大的责任是服务。为提高服务质量,我们一是狠抓平台建设,健全服务网络。依托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全面开展“个性化”创业服务;积极推进服务职能进处镇、进社区,组织基层平台广泛搜集创业信息、开展创业援助。今年以来,共搜集发布就业创业信息1300余条,开展各类服务1900余件、3400人次。二是不断探索充实,完善服务内容。按照创城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建立政策咨询、信息发布、项目开发、项目分析、开业指导、融资服务等创业“一条龙”服务机制,推动了创业服务工作的全面铺开。三是强化跟踪帮扶,创新服务手段。建立小额担保贷款户和创业培训人员跟踪服务机制,建立人员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指导,积极协调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创业者保驾护航;实行创业成功人员与创业者结对活动,增强创业辅导的实效性,筛选确定了10名创业成功人员与创业者结成帮扶对子。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