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2 09:50
威海市开展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健全完善"五大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政策、培训、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其中创业服务工作全面具体、细致到位,已在整个创建工作中率先取得了突破。
一、全面实施"四优"工程,优化创业服务体系
我市不断创新完善创业服务工作措施,实施了"政务环境创优、专家指导保优、专项活动助优、信息平台促优"的"四优"工程,逐步建立了社会化、开放式的创业服务体系。
(一)政务环境创优,提高创业服务质量
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创造财富、政府营造环境"和 "院内的事企业干、院外的事政府办"的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效能,提高服务水平,为全民创业提供了优良的政务环境。一是开辟了创业"绿色通道"。公开了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缩短行政审批办理时限,简化了办事手续,尤其是实现了小额担保贷款"劳动、银行、担保公司"三家联合的"一站式"办公服务。二是出台了创业专项扶持政策。实行税费减免,发放创业补贴、租赁补贴、社保补贴、岗位开发补贴,推行试营业制度,加大创业融资力度,降低了创业者的创业启动成本。三是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弹性收费能免则免、能缓则缓,刚性收费能减则减、能低则低,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坚决杜绝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行为,为创业者广开方便之门。今年以来,全市第一批已取消、减免缓、暂停征收、降低标准收费项目139项,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1.1亿元;发放创业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各类补贴1211.7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89笔共128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2600多人,真正实现了创业"绿色服务"。
(二)专家指导保优,提升创业服务水平
加强了对各类创业者的创业指导和服务,为全民创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不断把创业工作引向了深入。一是健全了创业服务组织,专门成立了"威海市创业指导中心",负责对全市创业工作的综合管理、指导、服务以及创业指导技术的开发。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在全市范围内认真遴选并公布了150余名在创业和经营管理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成功企业家、经济学者、法律专家以及政府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为创业指导专家,提高了创业指导水平,增强了创业指导能力。三是创新地方特色,设立了8个创业指导小组。以劳动、人事、财政、工商、税务、教育、人民银行等部门及群团组织为主体成立了创业政策、创业培训、失业人员创业、高校毕业生创业、工友创业、青年创业、巾帼创业、残疾人创业等8个专项创业指导小组,为创业者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充实了创业指导队伍,确保了创业者的创业成功率。今年上半年,专家志愿团已为创业者提供指导服务400多人次。
(三)专项活动助优,搞活创业服务模式
坚持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一系列创业带动就业专项助推活动,迅速掀起了全民创业的新高潮。一是开展了创业项目征集和创业典型宣传活动。调集全社会的力量,本着投资少、见效快、易推广、本地为主外地为辅和高中低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社会征集、部门收集、创业者自荐"等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创业项目整理工作,其中包括项目汇总、专家论证、创业者点评、项目分类入库等环节,并已整理包含外地在内的各类创业项目总计300余个,其中高技术含量项目36个,中低技术含量项目270个,为高校毕业生、回国留学生、二次创业者、城乡失业者、农民工等各类创业者提供了充足的项目支持。同时,积极宣传创业成功人士,广树创业典型,充分发挥了典型模范的带动引导作用。二是启动了"创业带动就业市区行"计划。先后组织开展了创业指导进社区、创业指导进院校、创业项目推介月、创业典型展示周、创业三问于民等一些列创业服务活动,发放创建创业型城市和创业政策宣传材料,展示创业典型和创业项目,解答创业咨询,引导市民积极投入创业大潮。三是全面实施了创业助推"1+3"行动,帮助创业者推荐一个创业项目,协助落实一处经营场地,办理一笔小额担保贷款,真正营造了"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民众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已整理宣传创业成功典型100余个次,挖掘适合不同群体的各类创业项目300多个,举办了各类服务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4万多份,接受创业咨询2000多人次。
(四)信息平台促优,丰富创业服务内容
以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为载体,建设创业服务信息平台,对创建工作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充分发挥信息平台在推动全民创业中的"助推器"作用。一是改版就业网,设立创业服务网页。设置了创业动态、创业政策、专家指导、项目推介、创业案例和创业故事六个版块,定期发布创业政策、创业专家志愿团介绍、创业典型、创业项目、创业故事和创业动态等各类创业信息,同时开展网上咨询和指导等服务,为创业者成功创业牵线搭桥。二是加强基层创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依托乡镇、街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建立起网上创业信息服务中心,发布各类创业信息,为创业者搭建服务平台。三是开设创业电视专栏。利用"直播威海"以及"威海民生频道"等电视栏目,开设"创业之窗"专栏,巡回播放全民创业宣传口号,同时播放创业项目推介、创业典型介绍、创业成功人士和创业专家讲坛、创业嘉宾现场连线等民生节目,为创业者提供直观、便捷的服务。四是在报刊开设创业主题栏目。在"威海晚报" "威海日报"等报刊专门开设"创业路上"等创业服务栏目,重点宣传创建国家创业型城市各项工作的主要政策措施和进展情况,对创建工作进行动态报道,总结和推广各地经验做法,推动全民创业工作深入开展。至今,各媒体已播发创业专题栏目12期,创业网站日点击人数达500人次以上。
在社会化、开放式的创业服务体系的推动下,我市的创建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已新登记注册各类创业型企业1200多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8.2%;已实现自主创业1.1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1%,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二、创业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建议
创业服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到一个地区创业环境的优劣,因此加强创业服务工作对全民创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客观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创业服务工作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融资机制还需要继续完善,部分阶段性措施有待形成长效机制,项目资源库需要进一步充实,基层创业服务指导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等。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放宽各项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服务环境。尽快在税收方面取得突破,对创业者给予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尽量减少其创业成本。特别是对82个创业型试点城市,应在目前政策框架内赋予一定特殊政策。
二是部分在创城过程中实施的好措施和好经验,建议能够建立长效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形成普惠政策。
三是进一步健全、优化创业项目库,使创业项目更符合本地实际,体现地域特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发挥项目的带动和引导作用,避免项目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四是进一步降低小额贷款担保门槛,为创业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资服务。特别是在反担保人的条件以及信用社区建设方面,制定出台具体可行的措施意见。
五是建议进一步发挥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的作用,组织人员采取进区(村)入户的方式,开展"一对一"帮扶,加大对城乡创业者的创业服务工作,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全面推动"全民创业"局面的形成。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