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创业政策>优惠政策>详情页

成都市:完善创业服务 开创创业促就业工作新局面

2010-06-22 09:50

        成都市作为第一批SIYB项目城市和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自2002年9月以来,在原劳动社会保障部统一部署和指导下,逐步建立起创业服务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工作考核体系,形成了创业培训、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创业项目开发与推荐、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后续支持等"一条龙"的创业服务模式,走出了一条促进创业、扩大就业、共享和谐的持续发展之路。
  一、基本情况

  我市创业服务模式是以公共培训机构为主体,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利用社会资源,与社会伙伴开展形式多样合作的运行模式。几年来,建立了创业服务平台,强化基础建设,为创业服务提供了组织保障;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为创业服务提供了动力源泉;建全部门联动机制,拓展公共服务内涵,完善公共服务工作内容,为创业服务建立了长效机制;明确了以SIYB项目、TSA项目、YBC项目、KAB项目及农民工创业讲习所等项目为载体,开展技术交流合作,为创业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加大队伍建设,定期举办工作人员的培训班和创业服务研讨活动,提升队伍工作能力,为创业服务提供了能力保障;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网络体系,强化信息传递、交流和沟通,为创业服务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保障。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服务平台

  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业工作,把扶持创业、服务创业作为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先后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SIYB创业培训项目领导小组"和"小额贷款工作领导小组",特别是今年我市还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创业服务工作组织管理、统筹规划;确定了一批公共培训机构为承担创业服务工作基地,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目标,制定了工作规范和标准。

  (二)加大政策支持,拓展服务内容

  作为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我们把创业服务建设与经济发展和就业工作结合起来,围绕创业培训、税费减免、融资贷款、市场准入、创业孵化和创业扶持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形成以提供政策支持为依托,以提升创业能力和经营能力为抓手,不断丰富和完善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逐步形成了具有成都特色的创业服务模式。

  (三)强化工作考核,落实目标责任

  创业服务工作一直都纳入市政府的目标管理和工作考核,目前已建立了市、区(市)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创业服务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明确考核内容,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开展专题督查,加强督办检查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各项创业服务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有力推进创业服务工作。

  (四)完善孵化基地建设,实施创业孵化

  我市坚持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充分挖掘社会资源,采取政府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社会资本入股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批"创业一条街"、返乡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创业园等创业孵化基地,为入园创业者提供创业孵化。孵化基地内汇集了一批比较适合创业者创业的项目,提供专家咨询、技术服务、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企业融资、税费减免等创业服务,并由专家志愿团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创业辅导,一揽子解决创业者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五)开展群众活动,营造创业环境

  我市注重组织策划各种有创意的活动,扩大社会影响,推动创业服务工作。如组织创业者参加中央电视台《激情创业》大奖赛;举办激情创业成都论坛--首届成都市下岗失业人员创业项目合作洽谈会,四川大学生创业大赛,每两年一次中国(成都)就业与创业促进会;编写了"小企业创业之路--SYB案例集";定期开展创业项目巡回推荐展示会。这些活动的开展,在我市影响大,反响好,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老百姓的认同。一个鼓励创业、保护创业、崇尚创业、激情创业的大环境正在我市逐渐形成。

  三、工作效果

  几年来,我市通过完善创业服务,培育出了大批小老板,开创了创业促就业工作新的局面。主要表现:一是开展全民创业计划,变打工者为创业者,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就地就近解决数量巨大的城乡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城乡充分就业;二是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结合当地特色,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服务,提升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地方经济发展;三是依托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创业服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策略。首先,在战略层面上,实施创业服务配合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向产业内部输送中小创业者;其次,在主攻方向上,实施创业服务主要面向第三产业的中小创业者,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源泉;第三,在创业环境方面,把创业服务置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战略之中,从全局高度考虑就业与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社会事业发展政策等的关系,实现就业与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第四,确立了区域规划促进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的工作思路,按照区域规划调整、要求,开展创业服务,增强区域发展能力,提升区域品牌建设。

  四、困难和问题

  创业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亟待加强。针对大学生、失业人员、农民工、残疾人等不同的群体创业,所需求的创业服务差异较大,如何更好地为其服务,提高创业的成功率,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服务。

  创业服务的内容亟待丰富。在创业服务的过程中,除创业培训外,创业实训、孵化和创业后的跟踪服务等环节还处于初级阶段,其服务内容只是简单的咨询、政策落实,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五、建议和思考

  建立服务网络,强化信息交流,提高创业服务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劳动保障信息网内,建立了覆盖市、区(市)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创业服务咨询系统,通过网络在线系统实现专家志愿团为创业者答疑解难;在962110就业援助系统中增设了创业服务工作内容,为就业困难等特殊群体创业提供及时、准确、热情、周到的创业服务。

  建立全国统一的创业服务体系,制定服务标准、明确服务内容。

  建立创业项目库,完善创业项目的采集、发布制度,将目前文本格式的项目库转化为数据库结构的项目库,实现全国联网,为创业者搭建创业投资平台;同时与移动、电信等机构合作,通过手机短信开展创业项目介绍,提高创业成功率。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