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创业项目>行业动态>详情页

中国移动阴影下的飞信

2010-06-22 09:41

一、飞信的前世与今生

在飞信(Fetion)诞生时,就注定错过了中国即时通讯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开放添加好友的QQ占领了大半江山,而MSN通过有限制的添加好友、非加密的协议赢得了中国IM的另一片沃土:公司用户。留给飞信的不是一个蓝海,而是一个有着高昂转移成本,后发被人制的竞争格局,尽管飞信有着大量的潜在用户和差异化的经营目标,但它的征程依然十分艰难。

  贱通信时代下对管道的恐惧

贱通信时代正在来临,高昂的通话费用将一去不复返,人们的通信成本正在缓慢下降,在房价、蔬菜乃至出行成本都在大涨的情况下,通信行业犹如被摩尔定律诅咒的IT硬件行业一样,被扯下神坛,成为再便宜不过的花销:无限量流量包月、极便宜的通话费,打一个越洋电话或许和发一封电子邮件有近似的成本,这些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在中国成为现实。在通信行业呼风唤雨的运营商越来越发觉传统业务利润一直在跌停,而在新业务上却难以避免的向着“管道”这个噩梦挺进。运营商们发现,再不有所行动,自己就和廉价血汗工厂一样,成为微笑曲线中最下面那群可怜虫。目前在世界上,除了日本等极个别的个例,运营商管道化越来越成为一种难以阻挡的趋势。

  于是,“做增值内容”与“挺进移动互联网”等成为口号,靠着目前还算强势的地位,赶紧提前布局准备冬粮成为最合理的战略方向。从这点看来,中国移动貌似比那两个整天做白日梦的同门兄弟多那么一点危机感。

  最简单的方法是自己圈起一片儿地自己干,自己定规则自己玩。某小说将中国移动叫做“第一资源集团”,我起初对这个称谓十分不解,后经反复琢磨,第一资源是啥,应该就是人,移动最大的资源,不是它几万亿投资的网络,不是它所拥有的牌照、频谱和政策支持,而是自己的几亿客户,这个庞大的客户数,是移动最大的资源。拥有这样大量资源的移动,是很有诱惑去筑起“藩篱花园”,自己套在自己的套子里面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其实它也是这么做的,什么CMWAP等莫名其妙的玩意儿就是其产物。

  可惜,产业发展与历史潮流不允许产业上有太多的限制,移动也没有力量去搞一个类似GFW的坚硬防线,要么跟上时代,要么被时代遗弃。算了,丢掉幻想,正视现实,勇敢的去追逐移动互联网吧,成为其中不可抛弃的一份子,在这种背景下,飞信诞生了。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移动互联网”究竟是姓移动,还是姓互联网,各方有各方不同的理解,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习惯按部就班的通信行业与反应敏捷、竞争残酷的互联网行业终于有了一个久违的交集,这个交集由谁来主导将演绎一场荡气回肠的恩怨情仇。从目前来讲,IT企业、互联网巨头扮演着主角--谷歌、苹果们的前景怎么看也比诺基亚们来得好得多--而运营商的角色,越发尴尬与扑朔迷离。

  但是中国移动说,这里是中国,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我们最懂得中国国情。

  飞信被寄予的希望

中国移动缺的,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入口(portal),这个入口是移动进入互联网的入口,也是移动用户进入“移动的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正如微软当年的浏览器一样。因此飞信被寄予厚望,成为这个入口的不二之选。当时没有这么多的web应用,没有云计算等时髦玩意儿,中国移动的想法是要一个软件,用户通过这个软件精确到达移动的每项业务,每项互联网应用;同时依靠中国移动拥有的移动平台,把飞信做成一个横跨两张网,极富个性的即时通信软件。

  腾讯通过QQ这个即时通信工具来扩展互联网地盘,而中国移动以其独有的业务为核心支撑,围绕业务来发展飞信,当飞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通过其优势来反哺中国移动将来的互联网新业务。如果说QQ的初期发展是一条典型的IM发展道路的话,飞信、旺旺、Gtalk等代表着“后IM”时代,这个时代,IM与业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么看来,飞信宣传的“永远在线”、“无缝沟通”等,反倒是最没有特点的特点了,因为这些用语并没有抓住本质。当然,对客户的宣传,与真正的战略意图,分属于两个世界。

也许我想的太多了,也许中国移动当初压根儿没有这么复杂的考量,仅仅把飞信作为所有数据业务中的一个而已,仅此而已。具体怎样,谁又知道呢?

  野蛮成长

记得写过一篇《飞信的路将越走越远?》的文章,像怨妇般数落飞信的种种不便。原因来自女友公司曾有一段时间明令禁止使用除飞信外的一切IM,为便于和佳人沟通,俺不得不忍受其粗糙与不人性化。现今过去许久,飞信也频繁升级了多次,其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从软件使用上,虽仍不及腾讯,但已和MSN不相伯仲,各有特点。从我这个挑剔的用户眼里已经不是那个“一看上去就厌恶”的丑小鸭了。而手机版本的飞信(仅指S60v3版,以便和倍受好评的三版QQ做比较)也显得成熟大方。可以看出从软件层面,飞信在不停地改善并缩小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同时,与业务的深度结合也有明显的改善,已不是粗糙的链接,增加了简单的单点登录及相关提醒。可以说,一顿猛追之后,飞信终于是个拿得出手的IM了。尽管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仅将它作为发短信工具,但从超过MSN的占有率、从神州泰岳那令人瞠目的股价来看,飞信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并看好其未来发展。

  但飞信,有不少软肋与硬伤,有些制约了它的发展速度,另有一些,对飞信的未来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有些,可能是致命的。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