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创业项目>行业动态>详情页

陈合林的爱仕达:上市创业板 与苏泊尔争炊具第一

2010-06-09 09:10

  当炊具从中国人的耐用品逐渐变成快速消费品,爱仕达成为大赢家

1980年代,很多主妇只用一口铁锅就能完成日常烹饪,中国家庭厨房里的锅具通常不会超过这三件:炒菜的铁锅、电饭锅、压力锅。现在这个数字要翻上几倍,煎锅、汤锅、炖锅、奶锅、蒸锅等成为厨房里新增品类,一些消费者甚至还会为煎蛋、烙饼各买一口不同型号的煎锅。

  陈合林是这一变化的受益者,也是这一变化的引领者。这位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在1987年创办这家公司之前,做过几年补锅匠,如今这个职业已经消失。至少从服务人数来看,他不会为此感到遗憾。爱仕达2009年生产了近3000万件炊具,其中一半以爱仕达品牌进入中国家庭,另外一半则贴着其它国际品牌销售到全球各地。

  “任何一口锅我都可以分辨出材质与工艺。”陈合林对《环球企业家》表示,似乎这比爱仕达不久前在创业板的上市更令他骄傲。对于这个或许过于绝对的说法,他身边的员工毫不怀疑。陈的确对锅具了如指掌,很多市场上广泛受到欢迎的品类都由爱仕达在中国率先开发、销售,比如不粘锅、无油烟锅、多重保险高压锅、无锈铁锅等。

  在中国炊具市场,爱仕达与苏泊尔是最大的两家公司,在不同品类中各有领先。来自中国五金协会的数据显示,2005至2007年,爱仕达不粘锅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位,压力锅居全国第二位。在爱仕达最具优势的大型超市领域,不粘锅、压力锅等一直保持在第一位。相比销售数量,陈合林更在意的是爱仕达改变了中国人对炊具的购买、使用习惯。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现在已经很少有家庭会使用易生锈的铁锅、对身体有害的铝锅。

  “傻瓜”式体验

  在一个最传统的行业里引领市场并非易事。爱仕达的秘诀是,每隔一两年就会在新推出的锅具产品中,增换新的技术。在数码商品领域,这种产品策略已是常规做法,爱仕达则成功将其移植到传统制造业中。

  2010年,很多顾客经过超市炊具柜台时,都会看到爱仕达的促销员在演示一口具有“火龙眼”示温技术的炒锅。这口炒锅的独特之处在于,锅体与手柄之间有一个感温装置,可以提醒用户在何时放油、何时放菜。用户烹饪时看见“火龙眼”颜色变红,就知道油温合适,可以放菜翻炒。

  这个看起来并不复杂的技术,意味着炊具行业开始将用户体验作为创新起点,过去多少年来,行业内比拼的几乎全部是材质和工艺。

  爱仕达期待这一技术可以让它在炒锅市场取得更大优势。对于没有太多日常烹饪经验的年轻人来说,不用再为网络菜谱中提到的油温“五成热”、“七成热”而困惑,这种新技术可以让用户完成“傻瓜”式操作过程。

  爱仕达的经销人员也发现,年纪大的顾客对这一技术同样感兴趣。这些顾客可以很好把握炒菜火候,但对于如何在对健康最有利的油温下来烹饪没有把握。“火龙眼”技术可以提供最佳烹饪温度,让食物的营养成分最大程度地保留。

  “既要做出可口的饭菜,又要保障健康。”陈合林将这指为爱仕达炊具研发的根本,也是公司创办以来领先市场的秘诀。它此前最有名的产品是不粘锅和无油烟锅。在有这些产品之前,铁锅炒菜容易糊、油烟大,已被视为是理所应当。

  陈合林认为,以国际炊具产业的经验为参照的话,炊具将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快速消费品,而不再是耐用品:“在国外一些家庭里,炊具都是成套购买的。他们会买两三套放在厨房里,加起来有二三十件,而且每隔一两年就会更换。”这意味着,爱仕达花费20多年将中国家庭厨房的炊具数量从一两件增加至五六件之后,依然有很大增长空间。

  爱仕达在中国市场已初步体验到这个趋势。一些搬入新居的年轻人尽管很少下厨,也会买上一套漂亮的厨具。爱仕达营销总监陈启令透露,1998年他加入爱仕达时公司销售的单品只有20多个,现在这个数量已超过3000.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