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管客户_客户关系管理>营销管理>详情页

看世博,学营销,拉销量

2010-05-12 13:47

  官方数据显示,上海世博园在开园首二日(5月1日及2日),游客数量平均在20万左右,3日、4日二天大幅回落至13万左右,5日遭遇首场下雨天后入园人数锐减至8.56万。世博园5月10日截至下午5时30分,入园人数为10.56万。现实总是残酷的!

  自五一开门迎客以来,面对游客数量迟迟未达此前预计日均40万,如果以现在不到20万的日均游客计算,上海世博会将难实现吸引7000万参观人次的目标。如果此种情况的不到及时改观,那么预期的经济效益将直接打个对折还要拐弯,这个结果是任何相关方都是不愿看到的。

  过程是可以控制的,营销是可以作为的,销量能不能提升呢?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世博相关方面已经开始有了一些行动。

  1、增加销售渠道。世博以往的销售渠道是:网络订购、电话订购、指定网点订购(中国移动通信、中国电信、交通银行、中国邮政),这些渠道的特点是典型的非传统渠道,消费者直接购买时产生的思想负担比较重,当一定消费人群消费完后就必然会出现销售无法突破的瓶颈。于是在原有的渠道网络无法刺激新的销售提升的情况下,世博果断的做出了决定,自5月10号开始,只要到家门口的超市或便利店,就可轻松买到世博门票。此外,上海铁路局表示,将在指定火车票代售点和动车列车上提供售票服务。提供世博门票销售的联华超市共16家、好德便利店296家、可的便利店157家、罗森便利店81家,覆盖了全市的各个区县。这些增设的代理商将销售平日普通票和平日优惠票,其中平日普通票价格160元、平日优惠票价格100元。这样,利用新旧两种渠道,实施渠道销售的全面覆盖。

  2、差别定价。根据预计的销售情况,世博针对不同的时段、不同的消费者和不同的消费次数,制订了一系列的差别价格,意在通过前期的饥饿营销来拉动后期的火爆销售,并尽可能多的覆盖消费者。

  3、品牌传播。世博的传播平台虽然不是任何企业可以相比的,但是其品牌整合传播的方式还是值得借鉴的,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的交叉品牌传播我们就不提了,但是由此而形成的消费者口碑传播和由此而跟进的消费者传播的各种媒体的报道,这种花费较少效果显著的传播方式还是蛮值得企业借鉴的。

  我们相信,结果是可以改善的,销量也是可能拉升的。

  世博销售的喷发还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吗?

  1、服务。这个服务不仅仅是售后服务,还有售前,售中。世博到底为消费者提供给了那些增值服务?售前:仅仅拥挤的交通一定吓跑了不少准备来上海看世博的人群吧;面临即将来临的梅雨高温,试想在世博园区徒步走上一天是什么感觉?那是相当的汗如雨下,苦不堪言啊!是否可以给消费者提供一定的代步工具,这样世博会显得更加人性化,同时也会提高消费者重复入园观看的积极性。

  2、价格。世博门票的差别价格虽说设计不错,可是面对和谐的中国文化,这个价格对于中国广大的基层消费群体,是不是有些许不太和谐呢?是否能够考虑:开辟一个新的的专题,专门给基层消费者出售相对来说可以接受的低价门票,供其在指定的时间段参观世博园,这样可以即可以深入广泛的传播世博的影响程度也可同时传播国家的国际形象,何乐而不为呢。

  3、品牌传播。有人说世博就是开发商开发了一个超级豪华的菜场,消费者去买菜就得买门票。针对这种消费观念,世博先官方如果能够全面且快速教育消费者世博的真实概念,并积极细致的传播世博的相关历史点,是不是未来的销售会更加好一点呢;另外,整个世博品牌传播的过程的节奏如果再环环相扣,不再那么风风火火,是不是销售会更加稳健一些呢。

  最后,营销说不尽,世博销售最终如何,我们大家拭目以待!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