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故事会>办公室故事>详情页

离职信里是非多

2010-03-17 13:41

除了少数一些一辈子只在一个公司工作的“忠实员工”,几乎每个职场人都会遇到写离职信的那一刻。或是三言两语,或是长篇大论,都是在离开公司那刻,想留下些什么。离职信是人性的展示,也是情商的破解,或高或低,显露无疑。

最常见的类型自然是“感恩派”。在信首就列出了一大堆需要感谢的领导、主管和有关人士,甚至还包括每天早上为你泡上一杯咖啡或者沏上一壶龙井的助理或清洁工阿姨。高频词汇不外乎“感谢你们帮助我成长”“和你们一同工作深感荣幸”“很难忘一起携手奋斗的日子”等等,如同圣诞贺卡一样,找个模板就可以用上,毫无个性的感谢虽然不让人厌烦,但也永远不会让人印象深刻。大凡写这样离职信的人也往往是公司中的“一般人等”,走就走了,除了身边的小团队,无人惦记。

离职信里放入一点真感情,就立马让人觉得“有腔调”,这也就是第二种类型“感受派”。当笔者离开INTEL的时候,就特别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君子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还特别翻译成老外同事也能读懂的内容“Arealmanknowswhattodoandwhatnottodo”(真正男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后来惹得全球业务副总裁打电话给我,一同来探讨此话的含义。我非常坦然告诉他,我和这个500强公司个性不合,不想只做一个“高级执行者”,因此选择离开。而数年之后,这位业务副总裁还约我吃饭,强调本人的离职信“真实动人”,给他留下很深印象。

但放入感情和感悟太多,就容易过热,如同火种。在职场上,还有很多离职信是非理智型的,为的是“出一口恶气”,图的是“尝一时痛快”。有的历数主管对自己的种种不公,有的抱怨他人对自己的处处刁难,还有的甚至扮演着“一日CEO”角色,只是本将可以为公司提出良性建议的机会,变成了指名道姓的口水仗,最后还选择群发,究竟为的是什么,恐怕连他自己也不清楚。到最后,还可能引起老板的一阵恶寒,扣着最后一个月工资不发。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和图片均来至于网络和网络上传,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cs@jdy.com给与删除

相关推荐